廖嘉豪 - 今年楼市或先跌后升|花旗看天下

我们原先预测2022年香港住宅楼价下降7%至10%,结果跌幅更大,去年全年累积下跌15%。自去年年中以来,美国联储局大幅加息,住宅市场情绪迅速恶化,股市疲软也使置业意欲低迷。整体楼价已经较2021年8月的历史高位下跌了18%,今季有机会进一步下跌 5%,意味或从历史高位累积调整20%至25%,不过同时可能有正面因素开始浮现,住宅楼价有望见底,年底前或累计温和回升5%,全年价格变化最终或持平。
按揭利率料见顶

首先,按揭贷款利率有机会见顶。我们预计联储局今年或在2月再次加息50个基点,3月加息25个基点,5月加息25个基点,最终利率水平可能高达5.25至5.5厘,然后随著经济及就业市道转差,或暂停加息甚至转向减息。香港实际按息有机会于下季在约4厘水平见顶。随著联储局自2022年5月开始快速加息,香港1个月期的本港银行同业拆息也相应向上。目前,大部份香港按揭定价为H+1.3厘,鉴于一个月期HIBOR加上1.3厘已经超过6厘,所以现在几乎所有按揭转以最优惠利率为基准。如果未来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带动香港最优惠利率上升,将对现有住宅按揭的负担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不过,鉴于楼价已从高位跌约20%,在计入较高利率后的整体负担能力仍与2018至2021年水平相近。这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影响,尤其是对投资者而言,当潜在买家觉得按息已经见顶,并且楼价快速下跌后负担能力有所改善时,一些人可能会认为最坏情况或已经过去,并有意入市。

其次,内地与香港通关或释放之前压抑的需求。楼价经历了17个月的调整,原因是通关延迟、疫情持续及利率快速上升。楼市成交持续低迷,导致需求被压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催化剂来扭转置业人士的观望态度,内地与香港通关或带来类似作用。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楼市每月平均成交估计约4300宗,统计过去16年,楼市月均成交接近或低于5000宗只试过8次,历时介乎4至13个月,意味今轮成交低迷持续的时间已经超出过往纪录。值得留意的是,过去楼市交投疲弱过后的六个月,月均成交反弹32%至1.5倍。参考非本地人置业需要缴交的买家印花税,每宗成交金额约2000万元,所以我们预计在重新通关后,来自内地的潜在买家或更关注豪宅市场,或对豪宅带来更大支持。

2023年至2025年香港楼市每年平均供应约47000伙,与我们估计通关后,楼市每年需求约50000伙接近,在供求大致平衡下,楼市或呈现U形复苏。
花旗银行投资策略及环球财富策划部主管
廖嘉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