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楼价先稳后升10%
不经不觉,2022年已步入尾声。回顾过去一年,受到疫情、加息问题、移民潮及美汇指数等因素打击,本港楼市出现多项低纪录,简单而言,今年楼市仿佛进入了「冰河时期」,楼价方面几乎可以说是「由头跌到尾」。
2022年的楼市创出多个低纪录,首先是整体物业注册量。根据美联物业房地产数据及研究中心综合土地注册处资料,笔者预期,今年整体物业(包括住宅及非住宅)注册量将跌穿6万宗水平,势少过2003年「沙士」时期录得约8.7万宗,将创1991年后的32年纪录新低,充分反映楼市的交投相当疲惫。
此外,一、二手交投亦受制于疫情,今年发展商推盘步伐明显放缓,加上加息问题令楼市气氛审慎,预期今年新盘将「量额」齐跌至9100宗,较去年约1.67万宗大减45%;销售额则料由去年约2,212亿元按年急降58%至约930亿元。二手同样「跌数难逃」,料期内交投约由去年5.96万宗跌至约3.7万宗,创1996年有纪录以来最低,成交额则估计约3000亿,势创6年新低。
物业市场的流通量以及楼价都不断创新低。今年二手交投下挫,令反映物业交投活跃程度的流通率,势将跌至3%,创自1996年后的27年纪录低位。最后,楼价本年至今累跌约14.4%,「时光倒流」至5年半前水平,更创22年最大年度跌幅。
幸而「黑暗过会是晨曦」,正如笔者所言,楼市最坏时刻已过,最近利好经济大环境的消息徐徐出现,例如中港持续放宽防疫措施,有传中港有望明年初正式恢复通关;加上市场预期明年息口见顶、移民潮降温、美汇指数亦由高位回落、经济数据及股市亦有所好转,综合多项利好因素,相信最早将于农历年前后重现「小阳春」。
展望2023年楼市,只要美国加息步伐减慢,相信无论交投量以及楼价均有望回稳,明年一手成交将按年急升约75%至1.6万宗水平,同时带动二手成交按年增加约35%,有望达到5万宗,楼价则将呈现「U型走势」,全年楼价将「先稳后升」,升幅估计有望约10%。
板块方面,个人认为在中港恢复通关憧憬下,豪宅市场可睇高一线;个别屋苑层面而言,可以考虑于楼价跌得相对较深的蓝筹屋苑「寻宝」,心水屋苑包括太古城、德福花园、美孚新邨等,因为一旦楼市复常,此类受欢迎的屋苑,楼价反弹的力度亦会较高。
2022年12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