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国家撑创科 香港须急追|恒声集
在二十大报告中,科技创新被视为重要的经济改革发展方向被多次提及,其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等字句,都预示未来对创科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科技的发展主宰今后经济的强弱,已是不容置疑,作为在「十四五规划」中明文支持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香港,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对创科亦着墨甚浓,从完善创科生态圈、壮大本地和海外创科人才库、建设智慧香港及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四大方面,推动本港创科发展。
笔者认为,本港的创科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及产业化。在人才培养方面,在长期以金融及专业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之下,香港形成浓厚的商业气氛,若回顾过往的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考生,有极大比重选择攻读医科,不少则选择修读与商科有关的项目。甚至在数年前,港大理学院因选读人数太少,而取消天文学及数学/物理学两个本科生主修科目。这种现象,在政府鼓励的STEM教育渐受学界重视后有所改善,但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多年来对科学研究不够重视的后果。
其实港人头脑一向以灵活见称,而且甚具创意,亦出过「光纤之父」高锟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等对人类科学很有贡献的杰出人物,因此在创新、科研等领域一点也不比其他国家和城市根基薄弱。不过香港虽然有不少发明,但鲜为经济带来实惠,主要原因是创科投资巨、风险高,回报难测,窒碍工商界的投入,以至很多优秀的发明品未能够产业化,只变成陈列品。
特区政府一贯坚持「大市场、小政府」的思维,在推动创科和再工业化发展方面,制定的政策仍偏向以支援为主,不敢做「牵头者」,因此难以给予工商界投入创科的信心。
如今行政长官李家超刚刚公布的《施政报告》,似乎正勇于改变这种思维,在推行「再工业化」时亦认识到必须与境外,特别是大湾区内的工业持续发展结合,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相信在中央政府及港府的支持下,香港创科产业未来可期。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科技的发展主宰今后经济的强弱,已是不容置疑,作为在「十四五规划」中明文支持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香港,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对创科亦着墨甚浓,从完善创科生态圈、壮大本地和海外创科人才库、建设智慧香港及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四大方面,推动本港创科发展。
笔者认为,本港的创科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及产业化。在人才培养方面,在长期以金融及专业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之下,香港形成浓厚的商业气氛,若回顾过往的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考生,有极大比重选择攻读医科,不少则选择修读与商科有关的项目。甚至在数年前,港大理学院因选读人数太少,而取消天文学及数学/物理学两个本科生主修科目。这种现象,在政府鼓励的STEM教育渐受学界重视后有所改善,但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多年来对科学研究不够重视的后果。
其实港人头脑一向以灵活见称,而且甚具创意,亦出过「光纤之父」高锟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等对人类科学很有贡献的杰出人物,因此在创新、科研等领域一点也不比其他国家和城市根基薄弱。不过香港虽然有不少发明,但鲜为经济带来实惠,主要原因是创科投资巨、风险高,回报难测,窒碍工商界的投入,以至很多优秀的发明品未能够产业化,只变成陈列品。
特区政府一贯坚持「大市场、小政府」的思维,在推动创科和再工业化发展方面,制定的政策仍偏向以支援为主,不敢做「牵头者」,因此难以给予工商界投入创科的信心。
如今行政长官李家超刚刚公布的《施政报告》,似乎正勇于改变这种思维,在推行「再工业化」时亦认识到必须与境外,特别是大湾区内的工业持续发展结合,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相信在中央政府及港府的支持下,香港创科产业未来可期。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