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一国两制稳港发展根基|恒声集

全球聚焦的中共二十大会议于本月16日召开,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香港,并强调将「长期保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及「完全支持香港保持独特位置及优势」,显示对香港在国家未来发展中扮演角色的重视及关注。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基础,一国两制是香港在国际上拥有特殊地位的来源。香港在回归以来在国家的援助下,渡过了不少难关,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中,港元受到狙击时,国家的表态稳住了香港金融业的信心;在「沙士」过后,以「自由行」重振香港经济;抑或是过去数年中,国家支援香港平息社会乱象、抗击疫情,都彰显了「一国」的优势。
积极融入国家大局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香港保持原有的贸易、金融及法律制度,一般货品无进出口限制及关税、营商自由度高、无外汇管制、低税率、金融及法律体系完善等优势,让「两制」下的香港成为内地与其他国家进行金融、贸易、文化、科技及人才等多方面交流时的桥梁门户,更确保了香港的独特性,不但是几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更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新公布的2021/2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香港人类发展指数排行方面,以0.952的得分仅次于瑞士、挪威及冰岛,位列全球第四,属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这份综合衡量了收入、预期寿命及教育情况的指标,是香港作为高度发展社会的体现。

当然,正如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香港经过阶段性调整之后,实现了「由乱及治」,但若要达到「由治及兴」,则必须「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香港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仍是最基本的经济民生问题,房屋问题与贫富悬殊问题呈现螺旋恶化的循环,而本地产业经济结构过於单一,导致经济抗打击韧性不足,年轻人向上流动空间亦相对狭窄。

香港须认真研究如何充份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重新思考香港在经济方面的定位,须进一步融入国家大局发展战略。香港作为小型开放经济体,不能像过去般过于依赖单一产业,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就为香港订立了四个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包括航空、创科、知识产权贸易及文化艺术产业,不容忽视。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