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商经济研究处 - 人行减息加固经济基础|南商人民币分析
美国上月通胀降温,市场对美国加息预期下跌,带动人民币兑美元回升。8月5日至8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在岸价按周升0.3%,至6.7428;人民币兑美元离岸价按周升0.4%,至6.7380;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413,按周基本持平。
美通胀现降温迹象
美国7月消费物价指数(CPI)及生产物价指数(PPI)低于预期,通胀压力降温导致市场加息预期回落,拖累美汇指数下跌。美国7月CPI受能源价格回落影响,按年及按月升幅均见放缓。美国CPI由6月9.1%的逾40年高位回落,7月按年8.5%,低于市场预期的8.7%,其中能源价格按年升幅从6月的41.6%,收窄至32.9%,为美国通胀降温主因。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7月核心CPI按年升幅维持在5.9%,低于市场预期的6.1%。按月来看,7月CPI由6月升1.3%回落至0%,低于市场预期按月升0.2%;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7月核心CPI,从6月的按月升0.7%回落至升0.3%,亦低于预期按月升0.5%。
另一方面,美国7月PPI按年升幅收窄。美国7月PPI由6月按年升11.3%收窄至升9.8%,低于市场预期的升10.4%,亦为2021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按月来看,美国7月PPI意外下跌0.5%,市场预期为升0.2%,是2020年4月以来首次下跌。
除此之外,美国加息预期随通胀放缓而降温。7月CPI及PPI数据回落,反映生产和消费通胀压力缓和,市场对联储局后续加息预期降温,美汇指数跌至104.64。据芝商所FedWatch工具数据显示,市场预期美国9月加息0.5厘机会率为54.5%。总结全周,美汇指数按周跌0.9%,至105.6310。
内地下调LPR可期
另一边厢,中国7月金融数据转弱,强化刺激政策预期,令通胀压力升温。首先,中国7月金融数据逊预期。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按年少增4042亿元,远低于6月的28063亿元和市场预期的11000亿元;社融增量7561亿元,按年少增3191亿元,远低于6月的51733亿元及低于市场预期的13000亿元,亦创2016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7月新增社融规模按月大幅下降,主要是6月底地方专项债冲量后回落。M2按年增长12%至257.81万亿元,再创今年以来按年增速新高。社融存量为334.9万亿元,按年增长较上月放缓0.1个百分点至10.7%。M2与社融存量按年增速差距扩大,反映资金供应相对充裕,但市场融资需求偏弱。整体7月金融数据转弱,主要受专项债融资退坡以及对实体经济渗透效率偏低影响。但随著基建投资加速落地以及房地产调控措施相继出台,后续信贷需求或逐步回暖。
其次是中国7月CPI通胀上行。内地7月CPI按年升2.7%,升幅较6月扩大0.2个百分点,但低于市场预期的2.9%。7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按年升4.7%,影响CPI升约1.28个百分点。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率按年增0.8%,升幅较6月回落0.2个百分点。新一轮猪周期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以及进口能源价格飙升传导致物流交通价格,下半年整体通胀压力仍然偏高。
最后,人民银行意外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及逆回购利率。人民银行昨日展开4000亿元MLF操作和20亿元逆回购操作,并将MLF利率和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1厘,分别至2.75厘和2厘,为今年1月以来再次下调政策利率。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以由18家报价行按照MLF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本次MLF利率下调意味8月20日公布的LPR极可能相应下调,有助提振信贷资金需求,加速基建投资增量,加固经济基础。
中美息差维持人币趋稳
上周美国通胀数据回落,或反映通胀已见顶,市场对美国加息预期回落,拖累美汇指数向下。推动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渗透,以及进一步刺激政策的预期强化。内地方面,人行于昨日开启减息周期,或带动人民币温和回落。下半年在联储局可能放缓加息,以及央行进一步宽松取态下,中美息差或会维持现状,人民币兑美元走势趋稳,笔者维持第三季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围绕6.7水平双向波动预测。
南商经济研究处
美通胀现降温迹象
美国7月消费物价指数(CPI)及生产物价指数(PPI)低于预期,通胀压力降温导致市场加息预期回落,拖累美汇指数下跌。美国7月CPI受能源价格回落影响,按年及按月升幅均见放缓。美国CPI由6月9.1%的逾40年高位回落,7月按年8.5%,低于市场预期的8.7%,其中能源价格按年升幅从6月的41.6%,收窄至32.9%,为美国通胀降温主因。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7月核心CPI按年升幅维持在5.9%,低于市场预期的6.1%。按月来看,7月CPI由6月升1.3%回落至0%,低于市场预期按月升0.2%;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7月核心CPI,从6月的按月升0.7%回落至升0.3%,亦低于预期按月升0.5%。
另一方面,美国7月PPI按年升幅收窄。美国7月PPI由6月按年升11.3%收窄至升9.8%,低于市场预期的升10.4%,亦为2021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按月来看,美国7月PPI意外下跌0.5%,市场预期为升0.2%,是2020年4月以来首次下跌。
除此之外,美国加息预期随通胀放缓而降温。7月CPI及PPI数据回落,反映生产和消费通胀压力缓和,市场对联储局后续加息预期降温,美汇指数跌至104.64。据芝商所FedWatch工具数据显示,市场预期美国9月加息0.5厘机会率为54.5%。总结全周,美汇指数按周跌0.9%,至105.6310。
内地下调LPR可期
另一边厢,中国7月金融数据转弱,强化刺激政策预期,令通胀压力升温。首先,中国7月金融数据逊预期。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按年少增4042亿元,远低于6月的28063亿元和市场预期的11000亿元;社融增量7561亿元,按年少增3191亿元,远低于6月的51733亿元及低于市场预期的13000亿元,亦创2016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7月新增社融规模按月大幅下降,主要是6月底地方专项债冲量后回落。M2按年增长12%至257.81万亿元,再创今年以来按年增速新高。社融存量为334.9万亿元,按年增长较上月放缓0.1个百分点至10.7%。M2与社融存量按年增速差距扩大,反映资金供应相对充裕,但市场融资需求偏弱。整体7月金融数据转弱,主要受专项债融资退坡以及对实体经济渗透效率偏低影响。但随著基建投资加速落地以及房地产调控措施相继出台,后续信贷需求或逐步回暖。
其次是中国7月CPI通胀上行。内地7月CPI按年升2.7%,升幅较6月扩大0.2个百分点,但低于市场预期的2.9%。7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按年升4.7%,影响CPI升约1.28个百分点。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率按年增0.8%,升幅较6月回落0.2个百分点。新一轮猪周期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以及进口能源价格飙升传导致物流交通价格,下半年整体通胀压力仍然偏高。
最后,人民银行意外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及逆回购利率。人民银行昨日展开4000亿元MLF操作和20亿元逆回购操作,并将MLF利率和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1厘,分别至2.75厘和2厘,为今年1月以来再次下调政策利率。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以由18家报价行按照MLF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本次MLF利率下调意味8月20日公布的LPR极可能相应下调,有助提振信贷资金需求,加速基建投资增量,加固经济基础。
中美息差维持人币趋稳
上周美国通胀数据回落,或反映通胀已见顶,市场对美国加息预期回落,拖累美汇指数向下。推动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渗透,以及进一步刺激政策的预期强化。内地方面,人行于昨日开启减息周期,或带动人民币温和回落。下半年在联储局可能放缓加息,以及央行进一步宽松取态下,中美息差或会维持现状,人民币兑美元走势趋稳,笔者维持第三季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围绕6.7水平双向波动预测。
南商经济研究处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