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金解码|港股动荡 跟热钱揾食 科网金融油股落镬 - 财金解码本报记者
踏入2022年后,港股甚「Chok」,刚过去的1月份,恒指高低波幅逾2200点。由于当前大市起伏如同「过山车」,投资者应步步为营,未确认转势前,仅宜跟热钱走,去年弱势的科网和银行股,可候低买入走短线或炒上落。另外,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加上通胀升温,石油及金矿股值得多望两眼。记者 袁国守、尹琛
去年表现差劲的港股,步入新一年即展现「报复」之势,恒指由1月6日低位22709点,抽高至1月21日的24982点,仅两个星期累升一成。可是,正当大市气氛回暖之际,市场再次忧虑美国即将展开加息周期,美股从高位回落,加上农历新年前北水暂停,拖累港股急挫,曾跌至23565点(1月27日),而长假期过后又再「变脸」,虎年第一个交易日红盘高收,恒指收报24573点,大升771点或3.2%。
由此可见,港股近日异常波动,入市时要加倍留神,策略上宜短不宜长,或主力炒波幅。资深股评家邓建初称,港股跟美股有少许「脱钩」,若美股下跌,其实对港股有利,原因是港股估值相对低好多,热钱有机会从外围流入。
然而,他指出,港股市值达43万亿元,每日成交金额却仅约千亿元,比例上太低,故要推升大市甚吃力,因此只宜「炒完一批炒另一批」,即轮流炒作,现市况不建议作中长线部署。邓建初认为,美股现时位高势危,相比之下,港股炒作空间较美股高,但中美角力下,恒指升至26000点会遇大阻力。
趁大市调整可吸金融股
勤丰证券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连敬涵则认为,短炒风险相当高,炒一日半日便要获利;若然计划中线部署,现时绝非适当时机,待恒指回落至去年12月低位22665点先考虑买货。
他解释,美国加息前后,即约3月中旬,港股有机会再试低位,因此不用心急入市,当大市调整,不排除金融股亦跟随下跌,届时可趁机吸纳银行股例如汇控(005)及渣打(2888),因加息周期开始,有望受惠息差扩阔。他认为,内银股亦可吼,行业首选招行(3968),不妨于低位吸纳。
尽管通胀升温,市场担心加息步伐加快,但邓建初相信大市已反映部份加息因素,港股可续出现大型反弹,惟并非转势,因不少内地企业盈利表现较飘忽。他以航运股为例,虽然去年增长强劲,但估计不能持续下去,所以直言「不敢买」。
反观,踏入2022年后,资金明显沽出去年强势股如汽车和生科医药股,换马至弱势并受惠加息周期的金融股如汇控。然而,邓建初称,汇控受外围监管较多,因此宁拣本地银行股如恒生(011)及中银香港(2388),但强调不要「贪心」,买入后有一至两成升幅应先食胡,因预期大市不会大升。
至于去年沽压甚重的科网板块,他首选腾讯(700),因相比阿里(9988)「正气」,策略上如想安全一点,可于438至500元区间炒上落,并强调不要高追,现市况只可趁急跌才买货。他预料,腾讯盈利将平稳增长,而现价市盈率只约23倍,相比美国科网股便宜。
邓建初认为,京东(9618)亦较阿里吸引,可于250至350元炒上落。他补充,阿里现时有点「两不像」,高档电贸市场要与京东竞争,低档电贸业务则面对拼多多挑战。对于科网板块,连敬涵看法更审慎,预料内地监管风潮未完,在美国3月加息前,中央可能再推监管政策,对科网股将有影响,所以投资者现时宜先行观望。
不过,不少基金公司对中国市场前景持正面看法,后市不用一面倒悲观。富达国际股票投资总监Catherine Yeung指,经历过充满挑战的牛年后,展望虎年,三大利好因素将支持中国市场迎来虎啸丰年。她指出,第一个利好因素是现时欧美货币政策取向与中国分歧特别大,在疫情爆发初期,中国内地没有如西方各国般以宽松货币政策应对,使人行在面对2021年中国经济开始放缓时,有更多空间可推出刺激经济措施,如日前人行自2020年4月以来,首次调低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的利率。
地缘风险升 利好「三桶油」
此外,她指出,尽管去年投资情绪转弱,但中国市场正提供一些具吸引的长线投资机会,此时确是入市良机。她认为,即使仍未过渡收紧监管的高峰期,特别是针对科技行业的监管,但预期今年的监管力度会较过去两年温和。
第三个利好因素,是中国市场估值吸引,Catherine Yeung表示,根据目前的估值水平,中国市场的风险回报水平,明显对投资者有利。行业中,该行续看好专注于内需市场的企业,因受惠中产阶层扩大,同时看好医疗保健股及科技股,因也应被视为内需消费主题股。富达预期,未来12个月,中国市场的企业盈利增长将逾15%,而目前中国市场的市盈率,无论是相对于其历史平均水平,或是相较环球其他市场现时水平而言,均具吸引力。
另值得留意,由于乌克兰局势紧张,加上通胀升温,邓建初认为「三桶油」包括中石油(857)、中海油(883)及中石化(386)可考虑,但强调不可高追,仅宜低吸,炒多几转,「密食当三番」。同时,面对地缘政治风险升温,资金流入黄金避险,故他认为金矿股亦可吼,近日发盈喜的紫金(2899)不妨多望两眼。
财金解码 本报记者
■乌克兰局势紧张,包括中石化等的油股值得低吸。 
■加息周期开始,银行息差有望扩阔,汇控获看好。
去年表现差劲的港股,步入新一年即展现「报复」之势,恒指由1月6日低位22709点,抽高至1月21日的24982点,仅两个星期累升一成。可是,正当大市气氛回暖之际,市场再次忧虑美国即将展开加息周期,美股从高位回落,加上农历新年前北水暂停,拖累港股急挫,曾跌至23565点(1月27日),而长假期过后又再「变脸」,虎年第一个交易日红盘高收,恒指收报24573点,大升771点或3.2%。
由此可见,港股近日异常波动,入市时要加倍留神,策略上宜短不宜长,或主力炒波幅。资深股评家邓建初称,港股跟美股有少许「脱钩」,若美股下跌,其实对港股有利,原因是港股估值相对低好多,热钱有机会从外围流入。
然而,他指出,港股市值达43万亿元,每日成交金额却仅约千亿元,比例上太低,故要推升大市甚吃力,因此只宜「炒完一批炒另一批」,即轮流炒作,现市况不建议作中长线部署。邓建初认为,美股现时位高势危,相比之下,港股炒作空间较美股高,但中美角力下,恒指升至26000点会遇大阻力。
趁大市调整可吸金融股
勤丰证券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连敬涵则认为,短炒风险相当高,炒一日半日便要获利;若然计划中线部署,现时绝非适当时机,待恒指回落至去年12月低位22665点先考虑买货。
他解释,美国加息前后,即约3月中旬,港股有机会再试低位,因此不用心急入市,当大市调整,不排除金融股亦跟随下跌,届时可趁机吸纳银行股例如汇控(005)及渣打(2888),因加息周期开始,有望受惠息差扩阔。他认为,内银股亦可吼,行业首选招行(3968),不妨于低位吸纳。
尽管通胀升温,市场担心加息步伐加快,但邓建初相信大市已反映部份加息因素,港股可续出现大型反弹,惟并非转势,因不少内地企业盈利表现较飘忽。他以航运股为例,虽然去年增长强劲,但估计不能持续下去,所以直言「不敢买」。
反观,踏入2022年后,资金明显沽出去年强势股如汽车和生科医药股,换马至弱势并受惠加息周期的金融股如汇控。然而,邓建初称,汇控受外围监管较多,因此宁拣本地银行股如恒生(011)及中银香港(2388),但强调不要「贪心」,买入后有一至两成升幅应先食胡,因预期大市不会大升。
至于去年沽压甚重的科网板块,他首选腾讯(700),因相比阿里(9988)「正气」,策略上如想安全一点,可于438至500元区间炒上落,并强调不要高追,现市况只可趁急跌才买货。他预料,腾讯盈利将平稳增长,而现价市盈率只约23倍,相比美国科网股便宜。
邓建初认为,京东(9618)亦较阿里吸引,可于250至350元炒上落。他补充,阿里现时有点「两不像」,高档电贸市场要与京东竞争,低档电贸业务则面对拼多多挑战。对于科网板块,连敬涵看法更审慎,预料内地监管风潮未完,在美国3月加息前,中央可能再推监管政策,对科网股将有影响,所以投资者现时宜先行观望。
不过,不少基金公司对中国市场前景持正面看法,后市不用一面倒悲观。富达国际股票投资总监Catherine Yeung指,经历过充满挑战的牛年后,展望虎年,三大利好因素将支持中国市场迎来虎啸丰年。她指出,第一个利好因素是现时欧美货币政策取向与中国分歧特别大,在疫情爆发初期,中国内地没有如西方各国般以宽松货币政策应对,使人行在面对2021年中国经济开始放缓时,有更多空间可推出刺激经济措施,如日前人行自2020年4月以来,首次调低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的利率。
地缘风险升 利好「三桶油」
此外,她指出,尽管去年投资情绪转弱,但中国市场正提供一些具吸引的长线投资机会,此时确是入市良机。她认为,即使仍未过渡收紧监管的高峰期,特别是针对科技行业的监管,但预期今年的监管力度会较过去两年温和。
第三个利好因素,是中国市场估值吸引,Catherine Yeung表示,根据目前的估值水平,中国市场的风险回报水平,明显对投资者有利。行业中,该行续看好专注于内需市场的企业,因受惠中产阶层扩大,同时看好医疗保健股及科技股,因也应被视为内需消费主题股。富达预期,未来12个月,中国市场的企业盈利增长将逾15%,而目前中国市场的市盈率,无论是相对于其历史平均水平,或是相较环球其他市场现时水平而言,均具吸引力。
另值得留意,由于乌克兰局势紧张,加上通胀升温,邓建初认为「三桶油」包括中石油(857)、中海油(883)及中石化(386)可考虑,但强调不可高追,仅宜低吸,炒多几转,「密食当三番」。同时,面对地缘政治风险升温,资金流入黄金避险,故他认为金矿股亦可吼,近日发盈喜的紫金(2899)不妨多望两眼。
财金解码 本报记者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