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金解码——成本涨上调价格 高端化改善利润 啤酒股前景佳饮得过

为了纾缓大麦、麦芽等原材料价格急涨影响,今年啤酒商除上调啤酒价格外,亦加强优质品牌组合,冀通过品牌高端化改善企业利润率,其中青岛啤酒(168)、百威亚太(1876)及华润啤酒(291)近月已或拟上调啤酒价格,加价憧憬令大行看好啤酒股股价前景。
青岛啤季度财报显示,期内营收按年虽下降3%至84.8亿元(人民币.下同),但净利润仍增6.4%至11.95亿元。若与疫情前2019年第三季度相比,上季收入增长2%。由于青岛主品牌啤酒提价,带动销售均价(ASP)增长8%,即使销量跌6%,惟利润仍增长25%。
  高盛报告指出,青岛主品牌销量按年增长4%,而次级品牌销量按年跌21%,反映产品组合升级趋势,虽然第三季新冠疫情窒碍青岛优质品牌的增长,令公司上季销售均价增长放缓,但料第四季产品提价空间更大。
  事实上,青岛啤今年初已上调部份产品价格,并于8月直接将山东省青岛生啤加价5%,推动销售均价按年增长,但第三季度疫倩影响青岛啤销量按年跌9%。
  高盛估计每吨销货成本按年升7%,幸好销售费用的节省改善了利润率80个基点。得益于公司重点投资中高端产品,公司采用零基预算政策,将根据投资回报率优先考虑营销项目。管理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确认限制性股份的开支,予H/A股目标价81.5港元及87.8元,评级「中性」。
覆盖窗口抵销成本上升
  同样以加价策略抗衡成本上涨的有百威亚太,它旗下核心品牌已于11月起在特定城市加价,加幅介乎3%至10%,冀望以高端化策略抵销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百威亚太称,大麦等原材料价格已持续上升逾一年,公司的原材料对冲策略是覆盖1年窗口,从第三季业绩看,能够抵销大部份原材料价格上升带来的影响,相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属于过渡性。
  根据公司第三季财报显示,季度盈利按年增10%至3.48亿美元,而经正常化调整溢利则为3.52亿美元,按年升10%。
  高盛报告指出,百威亚太第三季销售额下降6%,EBITDA按年正常化增长3.5%,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26.1港元。尽管原材料成本压力加大,但亚太地区西部和东部地区销量增长加快,因此上调标准化EBITDA预测2%。
  高盛看好百威亚太前景,认为愈来愈多的积极因素支持公司EBITDA增长回升。目前中国市场对公司的销售贡献约三成,近月提价是利好股价的消息,随着其他细份市场(例如高端、大众端)等可能进一步提价,很大程度将抵销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对于市场担心原材料涨价及疫情反复或继续困扰百威亚太,高盛指第四季通常为啤酒淡季,季内对EBITDA贡献不到全年15%,对全年的负面影响相当有限。
  瑞信报告则指,百威亚太第三季收入和正常化EBITDA稍胜预期,投入成本通胀较预期温和,但销货成本按年增2.5%,降百威亚太2021至2023年各年盈测份别6%、4%及4%,降目标价由25.5港元降至23.5港元,评级维持「中性」。
大摩看好润啤未来60日表现
  至于润啤方面,摩根士丹利引述其渠道消息得悉,公司的主要次品牌或以上产品,包括Super X、喜力及Marrsgreen等带动下,高端化趋势依然稳固,而且内地啤酒行业潜在加价的可能,亦可成为股价上升催化剂。
  该行预计润啤股价未来60日有七至八成机会上升,润啤股价自9月以来已回调逾一成,同期其他啤酒股仅跌4%,反映润啤跑输大市,相信股价已大部份反映啤酒行业于第三季因疫情重燃,导致啤酒销量下跌6%的影响。
  大摩指,润啤现价相当于明年预测市盈率约29倍,今年至2023年三个财年每股盈利年复合增长达33%,估值水平吸引,予其目标价78元,评级「增持」。

百威亚太见底反弹
公司动向:自11月1日起,旗下核心品牌将于内地特定城市提价,加幅介乎3%至10%,以抵销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最近业绩:9月底止第三季纯利按年升9.8%至3.58亿美元。
股价走势:股价反复回落,9月中见52周低18.18元后稍见回升,近日试穿100天线。
大行评估:高盛予其「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26.1元。

青啤上试百天线
公司动向:今年6月成立科技研发中心,注册资本3.8亿元人民币。
最近业绩:9月底止第三季营收营业收入84.8亿元人民币,按年下降3%,期内纯利11.95亿元人民币,增长6.4%。
股价走势:6月初见52周高93.55元后,股价反复向下,近日反弹上试100天线水平。
大行评估:高盛予其「中性」评级,目标价80.2元。

中船防务下跌风险有限
  观察联储局议息,但美国企业季度业绩好,隔晚美股杜指及纳指份别微升0.3%再创历史新高,但港股继续跌。恒指昨日低见24808点,最后跌74点收25024点,恒生科技指数报6273点跌0.6%,国指跌0.1%报8856点,大市成交1198亿元。
  板块方面,科技股走势各异,美团(3690)升2%,腾讯(700)涨1%,但小米(1810)被券商下调目标价,跌2.6%至20.45元,快手(1024)跌4%收95.95元。医美股走高,现代牙科(3600)涨7%,复星医药(2196)涨6%。
  SaaS板块跳水,微盟集团(2013)跌13%,中国有赞(8083)跌3%。体育用品股集体走强,李宁(2331)涨6%,滔搏(6110)涨3%,安踏(2020)涨2%。
  煤炭股反弹,兖州煤业(1181)涨6%,蒙古能源(276)涨3%。汽车板块续跌,理想汽车(2015)跌4%,小鹏汽车(9868)跌3%,吉利汽车(175)跌2%。半导体板块齐涨,华虹半导体(1347)升4%。中芯国际(981)涨3%。光伏股跌,保利协鑫能源(3800)大幅回调14%。信义光能(968)跌7.3%收14.24元。
  个股方面,东方电气(1072)涨5%,中信证券称电源投资修复逻辑持续兑现,维持「买入」评级。半新股谭仔国际(2217)大升16%创上市新高,近日获国泰君安增持涉资约1.29亿港元。美图(1357)收1.89元升11%;创维(751)收4.21元,跌10%。
  内房股反弹,合景泰富(1813)升5.6%,奥园(3883)升4.2%,恒大(3333)升4.2%,富力(2777)升3.2%。龙光集团(3380)涨6%,要约购买尚未赎回于2022年到期的5.75%优先票据。佳兆业(1638)收1.19元,升12.3%;物管股恒大物业(6666)升3.1%。
  台海局势紧张,造船业的中船防务(317)值憧憬。海上浮式生产平台因部份项目开发需求延期释放,定单有望出现修复性增长。受益于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洋再生能源开发的良好发展趋势,相关运维装备需求有望持续释放,支撑海工市场有所反弹。2021年全球新建海工装备成交金额预计为100亿美元,集团股价去年七月高见14元,现时只是6.92元,下跌风险不大,可以买定先。
财金解码 本报记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