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YouTube将被取代?

  现时社交网络平台众多,是假新闻酝酿和流传温床。网络审查已经成为网络生态发展下难以避免的一环,但透明度低和捉摸不定的审查准则经常为人诟病。
  YouTube在今年初发生「黄标」事件,谈论新冠肺炎的影片,都被标示为「争议性话题和敏感事件」,以避免散播疫情恐慌。被黄标的影片虽然仍可被点击,但不能获取广告收益。有性感裸露和涉及政治的影片,都极易被打上黄标。但问题在于有许多不涉及政治、暴力、血腥、情色性感等影片都被黄标,严重影响全职YouTuber收入。
AI误判「黄标」惹非议
  「黄标」事件显示YouTube的AI筛选技术仍未成熟,容许系统「先斩后奏」,胡乱派黄标予无关的影片。YouTube竟然回应期望创作者合作,指即使被误判黄标,可以申请人工查阅上诉「教育」AI,使之进步!YouTube的审查制度为内容创作者带来许多不便,亦限制了创作自由。有人反对黄标与流量分成挂钩,认为黄标仅可作为观众观看的提醒,而不可与经济挂钩。AI背后的不透明标准,使靠收流量分红维生的YouTuber无所适从。
  与此同时,与YouTube类似的新影片平台Rumble崛起,不少美国用户开始转用。目前Rumble已成为苹果App Store「照片和影片」分类中,排名第二的应用程式,或有机会能取代YouTube。Rumble除了不会筛选内容,最大特色是可以直接购买影片,更会提供创作者多个赚取收入的方式。Rumble创作者的具体收入,取决于创作者愿意放弃多少拥有权。若创作者愿意给予Rumble作独家播放,有机会可获1000美元;若影片能够出现在Rumble首页,创作者更可获100美元奖金。有从YouTube转移到Rumble平台的创作者指Rumble更容易赚钱,比YouTube言论空间更大。
  不过YouTube创立15年,影片多不胜数,早就深入民心,要说Rumble全面取代YouTube似乎言之尚早。Rumble暂时较少亚洲影片,功能亦比YouTube少,例如没有稍后观看功能和找出热门留言,从观众角度看,YouTube似乎取胜,Rumble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维护健康平台生态发展固然重要,但社交网络亦须检视其审查设计,会否与政治和商业过度挂钩。内容创作者和观众也可借此反思,思考社交平台的使用,是在促进资讯更好流通,还是背道而驰。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