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全新「三文四语」课程

  疫情下出现不少新常态,学校早前停课除了耽误课业进度外,学童的社交和情绪亦受影响。最近一项调查发现,本年度港人开心指数与去年最低点相若,但18岁或以下学童开心指数却急跌,并首度成为最不开心一群。
  在疫情下,一直被诟病为「填鸭式教育」的课程编制,使学童更加吃力,与学童的开心指数有莫大关连。
  有直资学校作为先锋推出改革,以兴趣作主导,计划来年开设日韩文作为必修课程,帮助学生拓阔国际视野。
学校改革设日韩语课
  近年日韩文化盛行,不少青少年趋之若鹜,更视之为未来升学及工作之地。有学校从兴趣入手,计划于下学年起开展「三文四语」的全新课程,要求下学年入读中一级学生,选修日语或韩语基础课程,作为第四语言。该校计划斥资逾百万元,增聘合资格的日语和韩语导师,并资助学生一半至全额考试费,应考「日本语能力试验」或「韩国语能力考试」,目标是让学生在毕业前,考获符合日本或韩国知名大学的语言水平入学要求。
  该校亦会定期举办日韩交流团,例如到日本冲绳一间老人院献唱,并体验冲绳民宿主人教授制作传统琉球家常饭,旨在鼓励学生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拓阔视野,培养学习兴趣,并增加学生运用第四语言机会。
  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今时今日的年轻一代掌握「三文四语」,不失是一个好尝试,以提升竞争力,开拓升学就业出路。内地经常强调中日韩经济合作,学好日韩文,即使不到日韩升学,多一种语言能力对日后就业亦有很大优势。当然学生学习语言要每一种都良好,才有竞争能力,而不是每种「识少少」,导致「周身刀无张利」。
  在充满诱惑的新时代,死记硬背和搬字过纸的学习模式徒添学生压力,但知识在应付考试过后犹如水过鸭背,学生无法真正消化。希望教育界人士能多思考一下,如何装备下一代,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