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绘本两出电影 让你了解俄罗斯与乌克兰
朋友最近跟我分享,上星期他跟太太谈及乌克兰状况时,只有五岁的儿子忽然加入讨论:「点解佢哋成日打仗?点解咁惨?」朋友才醒起,原来自已曾买过一本书给儿子,书名叫《世界的孩子上学去 全球学生的真实历险记》,以绘本形式描写世界各地儿童如何上学,有些有父母陪同、专车接送,有些却要攀山涉水、过五关斩六将。那到底乌克兰孩童如何上学?请让我容后再述。只是想说:看新闻以外,我们也可透过不同媒介认识世界,除了绘本,以下介绍两出电影,也可让我们更了解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过去。

英苏联手压制希特拉野心
第一出是2019年由波兰女导演Agnieszka Holland执导的惊悚传记电影《新闻守护者》(Mr. Jones)。在没有这出电影以前,大概没有人知道雷士钟斯(Gareth Jones)是谁。电影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由文学名著《动物农庄》的作者乔治奥威尔的角度出发,由他娓娓道出写成此书的契机正是这位只有28岁的记者钟斯。1933年,钟斯本来是一名英国外交官,他早于二战开始前已洞悉希特拉将威胁整个欧洲的野心,而有力与之对抗的,是当时经济忽然高速增长的苏联。如果英国能够与苏联联手,一东一西建立铜墙铁壁,便能有效压制希特拉的野心。

苏维埃政权钱从何来
带着如斯憧憬的钟斯,却始终对苏联忽然富起来存有疑问:「到底苏维埃政权的钱从何来?单靠小麦输出简直如同变魔术……」一切都如虚似幻极不真实。因此,钟斯决定以自由记者身份到访俄罗斯,以采访当时领袖史达林为契机,最终突破秘密警察的监视只身勇闯乌克兰,并亲眼目睹隐藏在背后的大饥荒惨剧发生。

乌克兰饿死750万人
Agnieszka Holland出身于二战后的波兰,对战争遗祸具切肤之痛,之前拍过《无光岁月》(In Darkness),讲述波兰在纳粹占领期间的一位工人如何以下水道的复杂环境拯救犹太人,曾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新闻守护者》中,她对乌克兰大饥荒亦有非常深刻赤裸的描写:乌克兰每一条凋零的村落都可以让钟斯自出自入,因为村内所有人不是早已饿死,便是没有气力得只能躺在床上等待死亡,他们的厨房、餐桌、盘子都只有一种食物:树皮。因为长期饥饿,人们彻底点燃了求生欲望,甚至连最后的道德底线亦被冲破……电影将「(俄罗斯)朱门酒肉臭,(乌克兰)路有冻死骨」的实况毫不忌讳地拍摄出来。乌克兰大饥荒饿共死了约750万人,一想到现实比电影呈现的更惨烈残酷,更让人不寒而栗。

《1984》战争即和平
整出电影节奏并不紧凑,却有一份不能明言的压抑,打从钟斯进入苏联国度开始,秘密警察在幽暗角落贴身跟踪,无数对眼睛不断监察着钟斯,他的言行、企图、去向,通通在严密监察下无所遁形。这份压抑氛围,正正体现出乔治奥威尔另一本小说《1984》对极权国家统治的描写:「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一举一动都受「Big Brother」掌握操控。这份夺取人民自由新鲜空气的压抑,成为一份挥之不去的牵引力,让你观看时如坐针毡,令人窒息。

「苏联官方喉舌」白涂成黑
钟斯为揭露真相挺而走险的勇气故然赢得掌声,但戏中有一位角色更惹人注目,他是负责联系外国记者并暗地监视的「苏联官方喉舌」尊华特杜兰迪(Walter Duranty)。他本为美国记者,更拿过普立兹奖,赢得所有同行尊重,却被苏联笼络买通,利用这份被受尊敬身份替苏维埃政权隐瞒真相。当钟斯下定决心向外界踢爆史达林的乌托邦只是以谎话建构时,杜兰迪在《纽约时报》诬蔑钟斯说谎,更威逼其他同行联手打压抹黑,透过「集体讲大话」为独裁政府的恶行竭尽全力掩饰真相,指鹿为马、白涂成黑。

《动物农庄》的序
《新闻守护者》让我们知道世界上曾经有一位新闻从业员以生命换取真相,揭穿当年苏联利用谎言掩饰大饥荒,让我们感受新闻自由的可贵。乔治奥威尔在《动物农庄》曾写过一篇题为〈新闻自由〉的序,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鼓励极权手段,这些手段最终会施加在我们身上。」电影中,准备揭发真相的人遭伏击,钟斯也在公布真相一年后遭射杀,杜兰迪呢?长命百岁坐拥高官厚职。

特种部队「别尔库特」
第二出是2015年由Evgeny Afineevsky执导的纪录片《凛冬烈火:乌克兰自由之战》(Winter On Fire: Ukraine's Fight for Freedom),记录了乌克兰从2013年到2014年的亲欧盟示威运动。当时总统亚努科维奇承诺加入欧盟,后来却私下靠拢俄罗斯,数以千计不满的群众集结在首都基辅的独立广场,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前来声缓。本来和平的集会,直到第九天亚努科维奇正式拒绝与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并以大量警力包围广场,最终导致多人头破血流。后来事件发展成「乌克兰独立广场运动」,乌克兰政府特别成立「别尔库特(Berkut)」特种部队,他们全副武装久经训练,有示威者被打至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询问医护人员:「这群别尔库特是乌克兰人吗?为甚么可以如此残酷地对待我们?」

打手集团无法无天
同时,乌克兰示威者亦有卧底混入,他们装扮成幪面者不断煽风点火,在示威人数不足情况下鼓吹占领总统府,目的是为了可以令别尔库特出师有名进行大规模围剿。卧底令整个城市人心惶惶,不单止抗争现场,就连日常生活的公众环境中,每个人也在怀疑身旁的人,令人神经崩紧。后来乌克兰政府甚至雇用曾在监狱中服役的打手集团「提图胥基」,目的就是在示威者间挑拨离间,甚至直接伤害示威者。这些没有道德底线的暴力团,打打杀杀后逃之夭夭,无法无天。

乌克兰民众团结一致
乌克兰运动期间正值寒冬,人在寒冬需要互相援助、以薪火取暖。乌克兰示威者获得了退役军人的协助布防,不愿走上前线的会到广场提供物资,如食物、衣物、毛毯、药物等,或以钢琴弹奏一曲鼓励人心。独立广场运动发展至中段,乌克兰政府立例禁止市民在街上穿戴安全帽,市民便将厨房汤煲当作头盔,这些举动可能未必有用,但却表示出乌克兰民众团结一致的决心。可惜双方暴力依然不断升级,别尔库特最终以荷枪实弹对付示威者。纪录片中看到有公公婆婆对拿著盾牌的别尔库特说:「你们也是乌克兰的儿女,快回家吧,快回到家人身旁。」

七年后面对俄军攻打
2015年2月22日,亚努科维奇乘坐直升机逃离基辅,国会宣布罢免其职务,并提前举行总统大选。乌克兰为期93天的抗争获得最后胜利,代价却是造成至少125 死亡、65人失踪及1,890 人受伤。2015年乌克兰人取得胜利,想不到七年后又要再面对俄罗斯举兵攻打。

后记:一个扎扎实实的拥抱
最后,在《世界的孩子上学去》中描述的,是一名乌克兰孩童的自白:「我从地下室上来,奶奶说这是战争期间最适合睡觉的地方。现在天已经亮了,砲火停止轰击。我穿上外套,双手环抱奶奶,我好想快跑,但街上很安静,奶奶说用走的其实很安全。为了避免危险,我们倚靠彼此……终于看到学校,但是当我再走近些,发现老师们正清理著满地的玻璃碎片。老师说没事的,欢迎我们到校。奶奶挥手跟我说再见之前,又给我一个扎扎实实的拥抱。」朋友的儿子问:「点解佢哋成日打仗?点解咁惨?」相信除了普京无人可以确切回答。远在香港的我们,唯有给予挚亲一个扎扎实实的拥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