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 - 「数据素养」成商界必备质素|商识满天下

「数据素养协会」(Data Literacy Association)创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中大EMBA)课程副主任湛家扬博士(见图)在创新及科技行业拥有逾三十年经验,近年积极推动香港的「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他表示,在现今的数码年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务语言,是两文三语以外的第四种必备语言。

湛家扬解释,「数据素养」的意思是运用数据与人沟通的能力,目前已是商业世界必备的质素。他说:「数据能够为企业带来许多好处,它不仅有助找出痛点,对症下药;还可以进行预测,开拓商机以带来更多利润。」

在数据的实际应用上,湛家扬举了一些具体例子。举例来说,一些金融机构遇到坏帐问题时,往往要靠资讯科技部门搜集数据才能找到问题所在,但当业务发展部门的同事具备搜集、分析及理解简单数据的能力之后,就能迅速找到痛点,并有效运用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sation)与讲故事(data storytelling)的沟通方法解说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为公司及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又例如在销售投资产品方面,销售部门的同事可以透过分析数据,预测哪些产品将较受客户欢迎,然后集中发展这些产品,并把它们推荐给客户,以衍生更多商机。「这就是『数据货币化』(data monetisation),即是把数据转化为金钱或利润。」他补充道。

湛家扬指出,推动「数据素养」是一个由上而下的过程,必须由企业管理层牵头。他说:「管理层明白数据是新经济中的一种重要资产(data asset),才会乐意分配资源到有关范畴;他们亦要明白企业内每个阶层均要具备『数据素养』,才会引入相关培训。管理层有责任建构一个重视数据的企业文化。」

湛家扬续说,在企业内推动「数据素养」涵盖三个阶层:一、管理层;二、一般员工;三、变革促进者(change agent)。管理层的角色在于认同「数据素养」的重要性,并透过资源调配去支持其发展;接着,企业透过普遍化(democratisation),让每位员工成为数据公民(data citizen),学习以数据沟通;而变革促进者则是每个部门的精英,他们是企业的公民数据师(citizen data scientist),对推动『数据素养』充满热诚,也具备相关能力,在工作中运用数据协助同事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同事都明白数据的价值。

湛家扬明白,「数据素养」文化在港企中未算十分普及,现时主要集中于金融、地产、商贸、零售等行业,以及大集团,但他深信「数据素养」的发展在未来数年将愈趋普及,继而成为主流。他说:「当大部份企业都具备『数据素养』的时候,那些还未走上这条数据跑道的企业,将会逐渐失去竞争力。」因此,由现在开始推动「数据素养」,方为业务及人才管理之良策。

今个月三十一日,湛家扬将以「保持竞争优势:视数据为第二商务语言」为题,于中大EMBA课程讲座中开讲,如欲了解将数据转化为利润的窍门,欢迎扫描二维码登记参加。
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