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 - 提升港企「数据素养」 关键在于人|商识满天下

「数据素养协会」(Data Literacy Association)创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副主任湛家扬博士在推动「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曾在多家跨国、香港及内地科技及金融服务公司担任高管职位的他,认为运用数据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已经成为商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素质,甚至等同两文三语以外的第四种必备语言。

湛家扬坦言,他在推动「数据素养」上遇到不少挑战。他说:「许多人以为企业难以推动『数据素养』是因为财政问题,但其实通常是企业文化问题,尤其是传统企业,无论管理层抑或员工都不想作出改变,这是『人』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其次,推动「数据素养」往往会遭受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令推动变革者举步维艰,他说:「数据普及化意味著企业的透明度大幅提高,一些既得利益者或会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也有一些员工觉得数据是IT的事,不关他们的事。」此外,有些管理层未能明白数据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而认为企业没有迫切性去推动「数据素养」。

湛家扬指出,事实上,数据是在新经济中的一种重要资产(data asset),拥有庞大价值及力量,能为企业带来商机。他说:「如果你关心你的客户,就必须关心数据,因为数据就是客户的声音。」举例来说,企业透过分析客户购买产品的数据,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喜好及购买模式,再找出销售过程中的痛点加以改善,又或推出更多深受客户欢迎的产品以增加利润。当企业管理层明白数据可以转化为利润(data monetization)之后,他们就会乐意在企业内推动「数据素养」的文化,而既得利益者也会因而获得更多利益——对不同持份者来说都是一个正面的结果。「要获得好的效果,不单止需要IT及数据专家的大力推动,还需要与HR同事携手合作,培训同事拥有『数据素养』并赋能(empower)他们在日常工作上运用这种素养,才是企业在数码年代的致胜关键。」他补充说。

湛家扬表示,推动「数据素养」是一趟旅程,而不是目的地,他说:「我们在这趟旅程中必须不断优化,由运用数据去解决问题,优化至善用数据去说故事,在向管理层或客户推销建议方案或产品时增加说服力,就能令整个演说或推销过程事半功倍。」

展望未来,湛家扬希望可以带领香港各行各业的公司及机构走上「数据素养」的列车,增加他们在数码时代的竞争力,甚至带领香港冲出国际。建基于这个愿景,他最近成立了非牟利机构「数据素养协会」(Data Literacy Association),并成为该会的创会主席。协会的创会会员都是各行业的数据专家,他们都期望能够加强本地企业的「数据素养」,继而在全球数码经济中提升香港商界的整体竞争力;此外,他亦有意透过建立国际标准及相关认证,提升香港在国际上的「数据素养」领先地位。

今个月三十一日,湛家扬将以「保持竞争优势:视数据为第二商务语言」为题,于中大EMBA课程讲座中开讲,如欲了解数据怎样带来商机,欢迎扫描二维码登记参加。
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