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识满天下——「跑去你屋企」——卢伟民由商界跑到社企

  非牟利慈善机构及社会企业「跑去你屋企」主席兼共同创办人卢伟民在商界打滚多年,拥有丰富营商经验。他指出,虽然商业机构和社会企业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分别,但是商界经验有助营运及管理社企。
  卢伟民指出,商业社会十分重视持份者管理(stakeholder management),他说:「掌握不同持份者的不同需要是营商致胜之道,把这种策略放诸营运社企上,就是要先理解受惠人士、参与义工、合作机构等各自的需要,然后在设计规划社会服务时,既要做到各持份者的需要得到照顾,同时达致各持份者之间优势互补,做到人人开心。」他举例,日常与朋友交流时,发现一些家长经常要为子女在假日安排家庭活动而费心,「反正都是要安排活动,为何不参加我们的义工活动呢?既可助人,又可亲子,一举两得。」卢伟民说。于是,他就以此卖点成功鼓励一批家长和孩子尝试第一次义工体验,往后更成为跑去你屋企的恒常义工。
  此外,高效的管理方案对于社企营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针对这方面,卢伟民把义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一般前线义工、协助管理的义工,以及指导社企发展方向的义工。他解释,一般前线义工就是平日参加「跑去你屋企」义工活动的支持者,例如探访长者、探访伤健人士、到医院派发礼物等;协助管理的义工就是愿意抽时间为社企统筹活动的有心人,例如社企目前把探访长者的活动分为四区,包括西环、九龙城、黄大仙和长沙湾,每区分别有一个特定的区长,负责筹划当区的探访活动,以及联系参与活动的义工;至于指导社企发展方向的义工,则为「跑去你屋企」的核心成员,包括他自己及核心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为社企的发展订立方向,然后透过团队去执行他们拟订的发展策略。
  卢伟民一步指出,他在商界学到的一些理论,其实亦适用于社企,其中一个例子就是「飞轮效应」(Flywheel Effect)。他解释,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开始时必须使用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飞轮会转动得愈来愈快,当达到某个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到了这时,即使不再使用更大的力气,飞轮也会继续转动。卢伟民表示,他在推动义工踏出第一步时,的确花了不少气力,包括透过媒体宣传、社交媒体、人际网络等吸引公众成为「跑去你屋企」的义工,然后借此引发他们的同理心,「举例来说,义工在探访独居长者的过程中,会亲眼目睹长者的居住环境,也会亲耳听到长者讲述他们的生活情况,因而产生同理心,加上我们在每次活动后都会举办分享会,让参加者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有助他们建立与受助者的联系(bonding),这就成为推动他们继续参与同类活动的助力。当义工与受助者建立了紧密联系后,即使没有外界推动,义工也会继续自发地参加我们的活动。」他说。
  对于「跑去你屋企」的未来发展,卢伟民希望积极发展机构的社企部份,目标就是可以透过自负盈亏的模式经营。卢伟民说:「我们的社企项目『跑动Teen赋』是一个以跑步为主题的计划,目标是以长跑运动作为切入点,推动青年发挥潜能,建立朋辈支援网络,并借着推动参与社会服务转化他们成为义工,再配对企业导师成为青年的师友,建立跨背景支援网络。」在这个计划中,我们会安排长跑教练到中学为低动力学生进行训练,激励学生潜能,而学校也愿意付费购买服务,这不但令计划逐步迈向收支平衡,此收入更能作为营运经费,让「跑去你屋企」得以持续地肩负着社会使命跑下去。
  本栏由中大EMBA课程专访成功机构,冀读者能从中借鉴其成功理念及心得。
撰文︰林碧仪
陈志辉教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