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High Tea】内地股市「结构牛」

上周五港股升248点,收报25373点。《港区国安法》悬剑落地,外国制裁并不强烈,港股进入一个自由飞行的状态,除了追落后之外,主要跟着美国和内地股市来炒。

股王腾讯(700)上周五升1.2%,收报524.5元,市值突破5万亿元。现时兴炒科技股,腾讯形成一个生态圈,股仔围绕这个圈大炒特炒。看恒指一年走势,仍然比内地股市弱,但开始见到追落后情况。上证指数上周五收报3152点,已经突破一年高位。此前说炒股不炒市,现时内地股市破位向上,真的要留意一下不同地方股市。

内地股市 非「全面牛」

上证指数破顶,自然会引起内地议论,究竟是否牛市重临?用内地术语,牛市有两种,一种是「全面牛」,一种是「结构牛」。「全面牛」是大的牛市行情,就像2015年那种牛市,上证综指炒至5000点以上,全面起哄;「结构牛」是指股市处于结构性的向上周期,中线仍是在炒波幅。如果是「结构牛」的话,上证综指会在2800与3300点之间运行;创业板则在2300至2700点之间波动。内地证券界暂时认为内地股市只是一只「结构牛」,意味上证指数现价距离3300点的周期结构顶部,仍有4.6%潜在上升空间。

看内地股市上半年走势,上证综指现价仍较去年底下跌2.2%,创业板指数则牛冠全球,上半年累升35.6%,远高过美股纳指的13.8%升幅。行业板块方面,内地股市传统行业,包括银行、地产、煤炭板块持续低迷,这些旧经济行业主要受新冠疫情带来环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医药、消费、科技等板块十分火热。上半年内地医药生物板块升了40%,成为大赢家;悠闲服务板块升30%;电子板块升24%;食品饮料板块升23%。这些都是不太受疫情影响,甚至受惠于疫情的行业。

内地股市受两大因素推动。第一是中国经济表现优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IMF最近估计美国经济今年会萎缩8%,中国会增长1%,内地经济专家更乐观,认为中国经济仍会增长2%。据IMF估计中美经济一加一减,出现巨大的9%差额。关键原因是中国在一月疫情爆发时,采取非常严厉的抗疫措施,把疫情控制在萌芽阶段。中国经济在三月以后慢慢重启,现时除了因为外国仍受疫情困扰,令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外,内部经济已开始回复。

2020年1至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按年下降6.3%,降幅比1至4月和首季收窄4个百分点,较1至3月收窄9.8个百分点,可见投资正在急追。有些经济数据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比如采购经理指数,就连续三个月回到50以上,在5月是50.6。中国在经济复苏上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令中国股市有一定吸引力。

经济回复 放水受益

第二是美国无限放水。美国疫情再度爆发,上周美国多日的单日新增确诊个案超过5万宗,重启经济步伐被逼放慢。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能继续大力放水死撑经济,工人无工开,惟有继续派钱。特朗普的派钱策略也很简单,话明一定要多过民主党所提出的。美国大放水,钱多到用不完,美股又已升得很高,部份资金就会流出国外,中国股市成为其中一个追逐的对象,加上内地政府本来亦已放水救市,水头充足股市易炒。

看内地股市的资金流向,也看到这个状况。今年上半年北上流入A股的资金为1881.5亿元人民币,单是5及6月,便分别净流入301.1亿元和527.6亿元,即是说,中国经济开始全面重启,也是资金大幅流入之时。另外,内地基金发行量也相当火爆,截至6月30日,新发行权益类基金达390只,涉资6400亿元人民币,远高于去年同期的发行规模。换句话说,无论是外来资金和内部资金都相当充裕,都看好内地股市成为全球资金配置的核心资产之一。

医疗消费 市场宠儿

浙商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立峰认为,上半年资金集中在科技成长、消费、医药板块,是行业景气度推动资产配置。业绩仍然保持较高景气度的主要有八大类行业:第一,养殖和饲料;第二,医疗器械;第三,生物制品;第四,化学制药;第五,食品加工;第六,电源设备;第七,消费电子;第八,传媒中的「游戏」,这也是投资者普遍「抱团」投资的板块。未来资金主要会投入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部份必需消费品(医药、食品、白酒);第二条主线是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第三条主线是消费电子部份龙头个股。虽然部份股份估值已较高,但他仍看好这些行业,觉得较好的行业景气可以消化高估值。

至于股市会否切换话题,即从高估值股份切换到低估值股份?李立峰认为A股的估值切换需具备几个条件:第一是是所处的经济周期发生实质性变化;第二是偏中长期的「土豪」险资,频频挂牌买入低估值蓝筹;第三是地产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他认为目前并没有出现上述三者条件中的任何一条,所以倾向于A股结构性行情持续,意味股市仍有轻微升幅,但不会是大牛市。

传统股份 难以大炒

李立峰指,上半年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低估值板块,已连续四季跑输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偏科技类的板块。所以他估计下半年某个阶段,地产、银行、保险等低估值板块可能会出现补涨机会,实现低估值板块部份估值的合理回归,但低估值板块趋势性的走强,持续的取得相对于创业板指数的超额收益概率仍不是特别大,主要是A股发生上述估值切换所需的条件并不具备。所以他仍然建议「科技+消费」是主要配置的方向。

看完内地证券界对股市分析,可以定出未来投资策略。第三季(7至9月)估计港股有望跟着内地继续走一个上升周期,主要原因是本地政治不再恶化和部份旅游业可以恢复,特别是「旅游气泡」政策落实。「旅游气泡」是指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城市的疫情受控,在几地旅客进行核酸检测的前提下,就可以自由出入境而毋须检疫隔离,这也是所谓有「健康码」就可以出行的机制,政策将鼓励几地市民作有限度出行,令本地旅游零售有一定帮助。

未来炒作的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政治性的,特朗普总统选情恶劣,最怕他会兵行险着,采取与中国全面决裂的方式去提振选情,中美贸易战将可能重演,成为推倒大市的「灰犀牛」事件。另一个是第二波新冠疫情重临,环球疫情恶化,新冠疫情第二波爆发已是大概率事件,问题不是会否出现,而时何时出现。现时估计是11、12月出现,如果提前出现,将终止股市原有升势。按目前情况,股市仍可继续炒作,胆大的可以买科技股,胆小的可以捞一些落后股。

至于有甚么股可以买,进取一些可以买医药股和科技股,不过股价已经比较贵,等股价略为回落才买会比较好。以中国生物制药(1177)为例,早前创出15.2元高位,上周五收报14.88元。按走势,回落至上一浪的顶位12.8元不是没可能,至少要回到13.5元附近买入会比较安全。

吼佐丹奴 稍胜莎莎

香港一些传统零售股份可能会因为「旅游气泡」,局部开放边境,令消费市场回复更多生气。有老友问我莎莎国际(178)和佐丹奴(709),买那一只比较好。看五年图,莎莎在2018年升上5.8元,上周五跌1.5%,收报1.29元;佐丹奴在2018年升至5.3元左右,上周五升0.9%,收报1.17元。两只股份都由5元多插至近期的1元多,虽然不能说是茶渣价,但已跌得很残。两者之间,我比较看好佐丹奴,现价市值18.5亿元,原因是佐丹奴经营地点较分散,盈利也比较稳定。

总括而言,佐丹奴市值较莎莎细一些,但手头现金多一些,业绩倒退也没有莎莎那么厉害,因此值博率较高。佐丹奴现价1.17元,与全年低位1.05元相去不远。在「旅游气泡」落实,有较多内地旅客来港后,相信本地零售股会有一波炒作,可以吸纳,但要定好止蚀位,若见到第二波疫情出现,就要急急走人。

陆羽仁

原文刊于《头条日报》

 




上周五港股升248点,收报25373点。
上周五港股升248点,收报25373点。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