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辉 - 补充人力缺口 增香港竞争力 | 家辉讲场

  香港人口老化,已是不争事实。10年前65岁以上人口比例还是15%,今天则是23%,预计10年后更升至逾3成,差不多每3个港人就有1个长者。可想像本地劳动力将不断下降,如不补充人力缺口,社会经济难以持续发展。

  政府于2023年回应我和业界建议,推出「补充劳工优化计划」等措施,至今共输入约75000名劳工,惟这仅占香港劳动人口约2%,远低于新加坡约25%、澳门3成多的同类占比。据政府推算,就算计入现有输入劳工计划,香港到2028年仍欠18万人手,所有职业人力短缺明显恶化。

  即使人手短缺,我知道不少企业都不敢申请输入劳工。因政府规定外劳工资不可少于本港相关工资中位数,此工资水平加上每名劳工9600元再培训征款、住宿等费用,整笔开支过高,令许多中小微企却步,以致人手不足、服务质素下降问题迟迟未解决。现时港人喜爱北上消费,实反映本港消费性价比落后于人。

  观乎新加坡和澳门对多个行业外劳工资并无硬性规定,主要由市场决定,输入劳工成本较低。人手足、成本低,解释了为何两地近年发展动力强劲,有调查便发现它们人均GDP一年超过13万美元,比香港高近一倍。

  有人担心如无中位数规定,本地人工资被拖低,但据调查新加坡平均月薪相当3.4万港元,为亚洲之首,证明当竞争力增强,经济向好,本地人就业机会和工资不减反增。在检讨中位数规定同时,香港亦可仿效新加坡和澳门就不同行业订定配额,如规定企业每聘请2名本地人才可输入1名外劳,这既可保障本地就业,又让企业降低成本聘请足够人手。

  尤其当前全球经贸震荡,营商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应尽量拆墙松绑,让企业提升竞争力,才能应对挑战,增强香港发展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
自由党主席
立法会议员(批发及零售界)
邵家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