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香港旅游业 要旺丁旺财 | 中环High Tea

  政府在周二公布了香港今年下半年盛事年表,今年香港全年会举办的盛事有210项,预计可以带来72亿港元的消费额,政府称会致力将今年旅客数字推高至超越原来预算的4600万人次。旅游业界相信都希望这个期望能够达到。

  政府要搞活旅游业作为推动香港经济的动力,除了要做到旺丁之外,还要做到旺财,要丁财兼备,政府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也许我们要看看实质的旅游数字。根据旅游发展局公布的数字,本港在2023年全年共录得约3400万访港旅客人次,当中有2676万人次是内地旅客,澳门和台湾合共也有约201万访港旅客人次,余下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共523万人次。

  上述2023年录得的旅客数字,是香港在去年初通关之后在旅游业争取得的业绩。政府今年更进一步,把旅客数字预算推高至4600万人次,而综观政府高层的公开发言,政府的吸客目标重点必然是放于内地。然而,从过去一年本地旅游业表现所见,内地市场带来客量,但消费额仍欠理想,这必须是旅游当局未来要努力的环节。

  要推高旅客的人均消费额,其中一个重要手段是吸引更多过夜旅客,他们才是高消费一族。过夜旅客人数要有高增长,才能真正带动大额的消费。

  直至去年第四季,来自内地的过夜客仍然只占总内地来港旅客的约5成,如何吸引更多内地访客在香港多留几天,必然是旅游当局其中一个工作重点。与此同时,特区政府也需要大力争取欧美高消费旅客来港,这是推高旅客在港消费额的另一股力量。

  从旅发局公布的数字可见,在2018年香港旅游业最兴旺的一年,扣除了内地、澳门和台湾旅客的数字,来港的各地旅客,包括所有欧美人士,合共有约1110万人次,2019年的数字因黑暴事件而稍有下调,也达到936万人次。到了2023年,来自欧美以及世界各地的来港访客只达523万人次,是2019年的数字的56%,这个复苏水平显然并不理想,政府应思考如何吸引欧美各地旅客访港,例如在已安排好的盛事项目中,有哪些是可以在欧美各地大力宣传。

  欧美各地旅客来港,必定是过夜客,是帮助香港旅游、零售、餐饮业吸金的客源。政府预计全年盛事只会吸引170万旅客参与,而带来的消费有72亿元,这个数字若是目标,是否偏低?现在距离下半年还有半年时间,政府是否能够提出更有力的宣传攻势吸引中国内地以外的海外旅客访港呢?

  在2018年香港旅游业全盛的一年,过夜旅客的人均消费是6600元,而与入境旅游相关的总消费达3282亿元。若今年全年210项盛事只能带来72亿元的消费额,我们如何可以从其他方面为香港带来1000亿元,以至2000亿元的消费额?今年旅游业仍处于复苏期,我们难以将今年的消费额与2018年全盛期的数字比较。然而,将2018年的数字打一个折扣,也应该是一个可参考的指标吧。

  政府要旅游业生意「复常」,除了旺丁,也要旺财,今年政府对旅客数字有清晰的4600万人次指标,对来港旅客的消费额又有没有KPI呢?若有的话,又会是多少呢?政府会否与旅游业界分享指标数字,让大家共同努力争取达标吗?

黄丽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