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体育课天天见|中环High Tea
深圳市教育局在本月初发布了新措施,规定由明年元旦起,小学至初中每天要有一节体育课,广州荔湾区对中小学也有同样规定,目的是要体育课由「周周见」变成「天天见」,以在校园提升体育文化氛围,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在这一个规定颁布后,荔湾区真光中学体育科科长吴炳泉对传媒说,体育课可教项目除了三大球,包括足球和篮球等等之外,还可以有街舞社、舞蹈社、瑜伽社、武术社、棋艺社等等。他说再加上有大课间,所以学生在参加后的整个情绪、精神面貌都不一样。
深圳的规定,旨在到了2025年,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力争到七成,及格率达到九成九,学生近视率力争下降至百分之二,若能成功,就可以告别「小胖胖」、「小眼镜」这些学童健康问题。
就深圳对学校发出的这项硬性规定,香港的中小学校有借镜之处吗?
也许香港还未有很多「小胖胖」,但却着实有很多「小眼镜」,年幼患近视的学童越来越多。
不过增加校园内体育培训的时数、课堂的节数的另一个好处是针对不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爆煲问题。
近月本港学童自杀案增加,首11个月共有31宗,为过去五年最多,因此引发社会热议学童精神健康问题。要解决问题,预防问题发生是重中之重,而针对学生压力问题就是关键。
香港学生功课压力大,多功课、多测验考试,这是绝大部分学童的生活常规,这种状况是学校在家长压力下,对中、英、数、理、文等科目高度重视,留给体育、艺术课的学习节数只有减无增,学生生活就只有学习和要不断学习,欠缺的是体艺课程的轻松时间,压力只升不减是绝对可以预期的。
若学校和家长很功利地只看孩子不会做运动员,也不会从事艺术工作而将体艺课程视为不必要,这是严重的误判。孩子要学校有均衡发展,体艺课程就是一个平衡繁重功课压力的好方法。
现在有些学校一星期也不知道是否只得一、二节体育课,实在是严重不足。香港教育局若能仿效深圳教育局的做法,规定每天都有体育课,相信也是帮助孩子身心平衡发展的良策。
如荔湾区的学校体育课可以不止是篮球、足球、跑步、游泳,学瑜伽、学跳舞、学武术也可以,体育多元化,学童们必能找到心水项目,有兴趣便有乐趣去学习,健康身心由此起,教育局应该对增设体育课认真考虑。体育课天天见是好事呀!
黄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