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重搞夜市要谂谂怎样搞|巴士的点评
香港经济麻麻,消费流失,晚上去传统旺区,10时后人流稀疏,有议员建议香港重搞夜市刺激消费。问题是搞夜市是不是重振消费的好答案。
香港消费流失有三个方向,第一:经济不好,市民省钱。第二:暑假期间,市民外游。第三:北上消费,物美价廉,一般打工仔主要在星期六及星期日才去,而退休、放假人士就每天都可以北上。
重振消费有两个方向,一:吸引本地人消费;二:吸引外来游客。若香港重搞夜市,究竟是为了吸引那班人?
首先讲吸引本地人。讲起搞夜市,自然想起大笪地或庙街,我年少时也是庙街常客,那里吸引的地方是饮食,价钱相当便宜,当年就在那里首次见到濑尿虾,但当年的濑尿虾细只好多,咬落去无肉,只是一摊水。当年的庙街也有大量档口卖剪牌名牌,例如Levi’s牛仔裤,在正式的店舖卖300多元,但庙街剪烂招牌的Levi’s牛仔裤只卖150元,还有价讲,所以夜市消费的关键是非常便宜。
我昨天路过长沙湾工厂区,在这些大众化的地区,午餐一盒葱油鸡饭也要48元。最近去广州,在西关的米芝莲一星向群饭店,食最出名的葱油鸡也是60元人民币,不是几件鸡一碟饭,而是半只鸡,那里叫餸吃一餐人均消费不够70元人民币,折合港币也不用80元。记住是米芝莲一星,性价比和工厂区快餐当然无得比。若香港搞出来的夜市,价钱不便宜的话,本地人为甚么要去消费?或者开始时有新鲜感,会多去一两次,但长期持续,好易拍乌蝇。
第二:再讲吸引游客,相信也不容易。讲起夜市,台湾夜市最多,当然日本也有夜市,夜市要做到成行成市,人潮不绝,才有吸引力,食物的价钱和质素是相当关键,台湾也有很多人烟稀少的失败夜市。成功的夜市不但吸引游客,更有大量本地人往消费,所以说来说去又回到原点,夜市若非价廉物美不能吸引本地人,就很难吸引游客。
第三:要搞清楚吸客的方向。香港想吸引游客,也不只是想吸引一团又一团的低价旅行团,而是希望吸引到愿意花钱的游客,及消费能力较高的年轻人。对年轻游客来说,要到一个夜市打卡,就不能够单凭便宜,还要有许多特色美食。我有点怀疑,香港重搞夜市,会有几多特色美食,抑或只是街舖的翻版。
这又还原到另一个老问题:香港的饮食业,究竟有几大创意?我发觉越来越多酒楼食肆,其实是工厂式制作,从食品工场订购食物,运到酒楼加热就给客人食,特别是四四方方的糯米鸡,更像是工厂生产线的产品。食物缺乏创意,价钱又不便宜,哪能吸到新客,特别是识饮识食的高档游客?
最后结论回到市场学的101问题,究竟我们想搞的夜市,「独特卖点」在哪里?要么是便宜,要么是新,若既不便宜又不新,如何吸引客人?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