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要认清中美贸易脱钩的现实|巴士的点评

国家公布上半年GDP增长5.5%,表面看数字不错,有机会达到全年5%增长的目标。但细分第二季增长6.3%,低于市场预期。

由于去年第二季内地受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只有0.4%的增长,在这个同比低基数之下,外界原估计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长有7.1%,实际上的6.3%增长比较疲弱。由于香港经济受内地影响,香港亦要自求多福,力拼经济。

近日,另一组中美贸易数据亦受关注。

在中美经济部份脱钩的背景下,中国出口美国先后被墨西哥和加拿大超越,今年上半年很可能失去美国第2进口来源国的地位,成为美国第3大进口国,这是15年来首次。

据美国商务部已公布的今年1至5月数据,先讲中国,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总额为1690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大降24%,占美国进口比重13.4%,以比重计是19年来最低,较去年降低了3.3%。美国从中国进口多项类别的产品都下降,尤其是半导体。而美国向中国出口62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再讲墨西哥,今年1至5月,美国从最大进口国墨西哥的入口货值达到1950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15%,同去年相比上升5%,创历史新高。

接着是加拿大。加拿大也超越中国成美国第二大进口国,美国从加拿大进口1760亿美元货物。

至于东盟,是美国第4大进口地。今年前5个月,东盟成员国出口至美国的货物总额达1240亿美元。过去十年来,东盟在美国的进口占比成长了100%。

有3点值得关注:

1.中美贸易有脱钩之势。中国在2009年挤下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进口国,中国占美国进口来源比重于2015至2018年达到20%的高峰,但在特朗普任内对中国开打贸易战,对价值37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后,美国对中国进口开始转降。拜登上任后也没有撤销这些关税,但因为疫情时派钱增加消费,美国对中国进口一度反弹。但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有共识推动所谓「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将供应链移到友好国家),美国对中国进口已形成下降趋势。

2.东盟和墨西哥有转移贸易。今年上半年中国向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东盟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中国与墨西哥的贸易额今年亦保持着增长态势。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对东盟和墨西哥的出口增加,而东盟和墨西哥再向美国增加出口,令人怀疑美国从墨西哥和东盟进口的货物,部份是中国产品经中转国加工的「转口贸易」。美国对华贸易战和「友岸外包」,其实自欺欺人,增加中间商成本,最后由美国消费者埋单。

3.中国以「新三样」攻出口。国家上半年出口1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其中新能源产品出口大爆发,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共增长61.6%,撑起整个出口。可惜香港在这「新三样」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参与不多,受惠较少。

香港要认清中美贸易逐步脱钩的现实,不要幻想过去的好日子将会重临,要努力寻找新出路。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