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法官也移民 换血非坏事
区域法院法官沈小民早前向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请辞,提早在六十岁退休。据说沈官将与妻子及两个儿子移民英国,放弃每月二十三万多元的薪酬。沈官离去以后,他曾经审判的案件,仍然成为城中热话,大家都关注他涉及暴动案件的判决。
一、二〇一六年旺角暴动案。沈官于二〇一六年处理旺角暴动案的时候,以「逃跑属于参与暴动」为由,将案中三名被告裁定暴动罪成,各判囚三年。
二、二〇一九年暴动案。沈官先后于去年十月和今年二月分别将二〇一九年「八三一」和「十一」两案合共十四名被控暴动罪的男女被告全部裁定脱罪。沈官在审判二〇一九年「八三一」湾仔暴动案时说:「逃跑不一定因畏罪,也不应将穿着黑衣的人随意视为参与暴动。」又认为众被告遇警即逃,有可能是「应警方警告而离开」,甚或基于对警方的「恐惧的自然反应」,另外,他又接纳辩方不排除被告等人是希望到场「见证这难得的历史时刻」的讲法。至于针对各被告当时身穿黑衣,沈官话「选择服饰颜色纯属个人喜好」,而带备「猪嘴」、「口罩」、「眼罩」或「手套」等用作「保护自己」也是「无可厚非」。裁定控方未能在毫无合理疑点下证明有关控罪,判案中所有的被告人的暴动罪不成立。
沈官这个判决相比他在二〇一六年旺角暴动案中裁定「逃跑属于参与暴动」截然相反,被外界质疑有双重标准。
究竟沈小文是因为个人理由或是因为政见不同而离开香港?旁人自然无法知晓。但近年的确有为数众多的人是因为政见的问题而移民,特别是移居英国。统计处今年八月公布,今年年中香港人口为七百三十九点五万人,比一年前即二〇二〇年中减少了约八万七千人,人口下降百分之一点二。由二〇二〇年中至二〇二一年中,净迁移人数为七万五千三百人,其中一万三千九百人持单程证来港。有八万九千二百人移离香港,移居外地者占香港人口百分之一点二。
有人问,香港的移民潮问题大吗?我会分两个角度去看看:
第一,香港重大的移民潮的经验。香港近年第一波移民潮是一九八四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前后;第二波是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后。这两波的移民潮,有数以十万计的港人移离香港,当中不少是专业人士。当时的港英政府很认真对待本地「人才流失」(brain drain)的问题,暗中启动了应变措施,其中一个是大力扩大香港的大学教育,增加对大学拨款。我当年曾与大学的高层谈过,他说港督衞奕逊直接与校长讨论相关问题,指示大学加强培养港人才,接替流失者的空缺。
但校方高层当时告诉我,人才流失的情况其实并没有坊间想像中的那样严重。一则是人才外流的情况在八九年后两、三年已经停止,二则是几年之后,已有港人陆续回流,因为在外地谋生不易,除非是外国紧缺的专业,所以移民潮的持续性,会比想像中的低。
第二,因政见不同而离开香港,对香港不是坏事。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政见,香港人亲建制和反建制的比例大约是四比六,而政见激进者占比大约一成,两方皆有。那么反对和不满定立《香港国安法》和完善政制的人大约有四百四十三万,当中较激进者也有四十四万,他们最想离港,而英国推出的5+1BNO移居计划也方便他们离港。若有四十四万人很想离港,现在才走了九万人,相信移民人数仍会增加。不过,增加的幅度应会按年递减,然后逐渐冷却。
政见激进的人若留在香港,会在本地形成激进势力,对政治和社会稳定不利。所以移民潮不是坏事,有人走,有人来,也是一个换血的过程。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一、二〇一六年旺角暴动案。沈官于二〇一六年处理旺角暴动案的时候,以「逃跑属于参与暴动」为由,将案中三名被告裁定暴动罪成,各判囚三年。
二、二〇一九年暴动案。沈官先后于去年十月和今年二月分别将二〇一九年「八三一」和「十一」两案合共十四名被控暴动罪的男女被告全部裁定脱罪。沈官在审判二〇一九年「八三一」湾仔暴动案时说:「逃跑不一定因畏罪,也不应将穿着黑衣的人随意视为参与暴动。」又认为众被告遇警即逃,有可能是「应警方警告而离开」,甚或基于对警方的「恐惧的自然反应」,另外,他又接纳辩方不排除被告等人是希望到场「见证这难得的历史时刻」的讲法。至于针对各被告当时身穿黑衣,沈官话「选择服饰颜色纯属个人喜好」,而带备「猪嘴」、「口罩」、「眼罩」或「手套」等用作「保护自己」也是「无可厚非」。裁定控方未能在毫无合理疑点下证明有关控罪,判案中所有的被告人的暴动罪不成立。
沈官这个判决相比他在二〇一六年旺角暴动案中裁定「逃跑属于参与暴动」截然相反,被外界质疑有双重标准。
究竟沈小文是因为个人理由或是因为政见不同而离开香港?旁人自然无法知晓。但近年的确有为数众多的人是因为政见的问题而移民,特别是移居英国。统计处今年八月公布,今年年中香港人口为七百三十九点五万人,比一年前即二〇二〇年中减少了约八万七千人,人口下降百分之一点二。由二〇二〇年中至二〇二一年中,净迁移人数为七万五千三百人,其中一万三千九百人持单程证来港。有八万九千二百人移离香港,移居外地者占香港人口百分之一点二。
有人问,香港的移民潮问题大吗?我会分两个角度去看看:
第一,香港重大的移民潮的经验。香港近年第一波移民潮是一九八四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前后;第二波是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后。这两波的移民潮,有数以十万计的港人移离香港,当中不少是专业人士。当时的港英政府很认真对待本地「人才流失」(brain drain)的问题,暗中启动了应变措施,其中一个是大力扩大香港的大学教育,增加对大学拨款。我当年曾与大学的高层谈过,他说港督衞奕逊直接与校长讨论相关问题,指示大学加强培养港人才,接替流失者的空缺。
但校方高层当时告诉我,人才流失的情况其实并没有坊间想像中的那样严重。一则是人才外流的情况在八九年后两、三年已经停止,二则是几年之后,已有港人陆续回流,因为在外地谋生不易,除非是外国紧缺的专业,所以移民潮的持续性,会比想像中的低。
第二,因政见不同而离开香港,对香港不是坏事。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政见,香港人亲建制和反建制的比例大约是四比六,而政见激进者占比大约一成,两方皆有。那么反对和不满定立《香港国安法》和完善政制的人大约有四百四十三万,当中较激进者也有四十四万,他们最想离港,而英国推出的5+1BNO移居计划也方便他们离港。若有四十四万人很想离港,现在才走了九万人,相信移民人数仍会增加。不过,增加的幅度应会按年递减,然后逐渐冷却。
政见激进的人若留在香港,会在本地形成激进势力,对政治和社会稳定不利。所以移民潮不是坏事,有人走,有人来,也是一个换血的过程。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最Hit
地域强者 全球挑战 首个获「M」品牌认可电竞赛事BLAST Premier Rivals 8支参赛战队揭晓
2025-11-12 00:00 HKT
孝女为亡父取消电话合约 反被客服要求「机主亲身嚟办理」 网民:叫爸爸回魂揾佢整
2025-11-13 18:11 HKT
香港老板大赞厨师见工有诚意!港男「盛装」应征中厨 即场抛镬炒小菜 网民恭喜:尊重自己同工作
2025-11-13 16:00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