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基调不变 「挂钩」再倾
中美关系有稍稍解冻迹象。早前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宣布,美国可能会局部地减低当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货品加征的关税,这也是美国的低调让步。接着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十月七日就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谈,双方再有面对面接触。会议进行了六小时,会后双方都表示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此次会谈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换人、换场景、换气氛。此前中美进行过的高级别谈判,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同杨洁篪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会谈,以及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与外长王毅和外交部副部长谢峰于天津举行的会谈,都有点不欢而散的感觉。这次中美面对面的会谈,中国仍以杨洁篪为代表,而美方则换成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现年四十五岁的沙利文被视为拜登的亲信,是一名务实派,相对于美国其他对华强硬的官员,他的立场比较温和,在美国对华关系当中扮演调和剂的角色。
美方换人与中方会谈,既可能是应中方要求,亦代表了要寻求和好的身体语言。今次会议在苏黎世举行,相对于上次的会谈在美国拉斯加举行,显得是一个较为中立的选址,瑞士既是中立国家,地理位置亦刚好处于中美两国的中间,从今次会议的选址可见,美国已放弃了以往那种所谓「以实力地位出发」的外交傲慢主张,愿意与中方进行平等对话。
第二,会谈没有「嗌交」收场。布林肯和杨洁篪此前的会谈,双方直接在记者镜头前互相火并。到谢尔曼的天津会谈,双方一边谈,新华社一边发报谈话内容,包括公开中方向美方提出的两条清单共二十六事项,要求美方纠正。但是次的「杨沙会」剧情扭转,既无镜头前的针锋相对,也没有会场外的激烈传声。嗌交减少、对话增加,显示气氛和缓。中国教晓了美国怎样对待中国。
第三,双方对话深入。外交谈判会后愈少细节披露,显示会议愈有结果,因为都是在嗌交时才披露细节。今次「杨沙会」后,华盛顿和北京都认为会谈是积极的。有美国政府官员在简布会上对记者说:「这次会谈的基调与阿拉斯加会谈的不同,沙利文与杨洁篪进行了坦诚和广泛的讨论,而不是通常的要点谈话。」他甚至形容这次会议是拜登政府与北京之间元首层级之下,至今为止「最为有意义和实质性的接触」,而中国外交部也积极评价是次会谈,说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全面、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会晤具有建设性。
第四,双方谈出成果。双方照例对一些敏感的问题提出关注,例如在白宫的声明中,说沙利文在会议中提到美方关切的问题,包括中国在人权、新疆、自由、南中国海和台湾的行动。但白宫声明中亦提到,美中两国有兴趣合作应对重大的跨国挑战领域和管控美中关系中的风险。
中国外交部发表的声明,亦提及一些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说杨洁篪阐述了北京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而美方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要美方坚持一中,就是最重要的底线。
双方是次谈判达成的最大成果,是中美两国原则上同意在年底前举行两个领袖的视频峰会。
美国一直争取总统拜登能够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面对面会晤。而中国此前的立场是双方话不投机,无谓进行元首会晤。双方如今同意先进行视频峰会,若中美关系改善,明年就有机会进行面对面的领袖会谈。中国予人为善,能否面对面会晤就走著瞧吧。
总的而言,美国近期由于要寻求中国在经济和阿富汗问题上协助,便重新审视对华的立场。无论是释放孟晚舟和关税上都跪低让步,寻求与中国对话和「再挂钩」(recoupling)。中美元首可能进行视频会议,显示中美关系有解冻迹象。不过,不要以为中美关系会全面和好,两国关系其实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双方经过九个月的对抗之后,开始步入一个较现实的状态,减少挑衅,增加对话,但不代表中美关系将会晴空一片,目前只是朝向管控分歧的方向进发而已。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第一,换人、换场景、换气氛。此前中美进行过的高级别谈判,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同杨洁篪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会谈,以及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与外长王毅和外交部副部长谢峰于天津举行的会谈,都有点不欢而散的感觉。这次中美面对面的会谈,中国仍以杨洁篪为代表,而美方则换成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现年四十五岁的沙利文被视为拜登的亲信,是一名务实派,相对于美国其他对华强硬的官员,他的立场比较温和,在美国对华关系当中扮演调和剂的角色。
美方换人与中方会谈,既可能是应中方要求,亦代表了要寻求和好的身体语言。今次会议在苏黎世举行,相对于上次的会谈在美国拉斯加举行,显得是一个较为中立的选址,瑞士既是中立国家,地理位置亦刚好处于中美两国的中间,从今次会议的选址可见,美国已放弃了以往那种所谓「以实力地位出发」的外交傲慢主张,愿意与中方进行平等对话。
第二,会谈没有「嗌交」收场。布林肯和杨洁篪此前的会谈,双方直接在记者镜头前互相火并。到谢尔曼的天津会谈,双方一边谈,新华社一边发报谈话内容,包括公开中方向美方提出的两条清单共二十六事项,要求美方纠正。但是次的「杨沙会」剧情扭转,既无镜头前的针锋相对,也没有会场外的激烈传声。嗌交减少、对话增加,显示气氛和缓。中国教晓了美国怎样对待中国。
第三,双方对话深入。外交谈判会后愈少细节披露,显示会议愈有结果,因为都是在嗌交时才披露细节。今次「杨沙会」后,华盛顿和北京都认为会谈是积极的。有美国政府官员在简布会上对记者说:「这次会谈的基调与阿拉斯加会谈的不同,沙利文与杨洁篪进行了坦诚和广泛的讨论,而不是通常的要点谈话。」他甚至形容这次会议是拜登政府与北京之间元首层级之下,至今为止「最为有意义和实质性的接触」,而中国外交部也积极评价是次会谈,说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全面、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会晤具有建设性。
第四,双方谈出成果。双方照例对一些敏感的问题提出关注,例如在白宫的声明中,说沙利文在会议中提到美方关切的问题,包括中国在人权、新疆、自由、南中国海和台湾的行动。但白宫声明中亦提到,美中两国有兴趣合作应对重大的跨国挑战领域和管控美中关系中的风险。
中国外交部发表的声明,亦提及一些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说杨洁篪阐述了北京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而美方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要美方坚持一中,就是最重要的底线。
双方是次谈判达成的最大成果,是中美两国原则上同意在年底前举行两个领袖的视频峰会。
美国一直争取总统拜登能够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面对面会晤。而中国此前的立场是双方话不投机,无谓进行元首会晤。双方如今同意先进行视频峰会,若中美关系改善,明年就有机会进行面对面的领袖会谈。中国予人为善,能否面对面会晤就走著瞧吧。
总的而言,美国近期由于要寻求中国在经济和阿富汗问题上协助,便重新审视对华的立场。无论是释放孟晚舟和关税上都跪低让步,寻求与中国对话和「再挂钩」(recoupling)。中美元首可能进行视频会议,显示中美关系有解冻迹象。不过,不要以为中美关系会全面和好,两国关系其实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双方经过九个月的对抗之后,开始步入一个较现实的状态,减少挑衅,增加对话,但不代表中美关系将会晴空一片,目前只是朝向管控分歧的方向进发而已。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最Hit
孝女为亡父取消电话合约 反被客服要求「机主亲身嚟办理」 网民:叫爸爸回魂揾佢整
2025-11-13 18:11 HKT
地域强者 全球挑战 首个获「M」品牌认可电竞赛事BLAST Premier Rivals 8支参赛战队揭晓
2025-11-12 00:00 HKT
香港老板大赞厨师见工有诚意!港男「盛装」应征中厨 即场抛镬炒小菜 网民恭喜:尊重自己同工作
2025-11-13 16:00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