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民主不是现在倒退,而是早已倒退了
全国人大决定完善香港政制,有人说是民主的倒退,更有人搬出一九九○年港澳办主任姬鹏飞颁布《基本法》时的说明,指香港回归后,将循序渐进发展普选,而现在普选成份将减少,指阿爷违背承诺。
探讨这问题,可以用辩论式探讨,亦可用学理式研究。从辩论角度,二○一四年中央接受特区政府提出普选方案,建议按《基本法》第45条,由提名委员会提名,普选特首,并于二○一七年实行。这是香港最靠近普选的时刻,但当时反对派不但不接受这方案,还发动大规模占领运动推翻方案,坚持要用他们建议的公民提名方式来提名特首候选人。但《基本法》根本没有「公民提名」这方式。
从辩论角度而言,阿爷已充份满足了香港发展普选的承诺,已经仁至义尽。
换一个角度,可以认真研究香港过去发展民主问题。香港回归二十四年,政制快速开放,究竟香港民主又发展成怎样呢?
现时很多人讲普选,好像将普选当成图腾一样,政制愈多普选成份就愈民主,真的吗?
我们从西方民主政制发展的历史,总结这制度可以达成甚么功能,再看香港发展普选,有没有达到这些功能。这是最传统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第一、政治参与,利益均沾。西方民主政制在英国和法国衍生,无论英国一六八九年通过《权利法案》,确定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牵制,抑或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四年后,把法皇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都是一个挑战皇权过程,由贵族到新兴资本家,透过议会分享政治权力,分沾利益。
但看香港回归后发展民主形态,政治参与的确扩大了,但社会上利益却向资本家再倾斜,特别在房屋方面反映出来,楼价租金飙升,不受约束。香港回归前属专制的政体,全由英国统治者话事,资本家反而未敢放肆。到回归之后开始实践民主,阿爷不去干预,资本家大量渗入政府的决策过程。香港扩展了政治参与,但政制利益均沾的功能不但没有前进,还在后退。
第二、分享权力、稳定政局。为甚么传统皇帝愿意把权力放出来,与贵族和新兴资本家分享呢?主要是他们希望透过分享权力,从而获取政治稳定,英国是一个成功例子,成功通过不流血革命,把君主立宪制确立,到今天英女皇还在台上。
但香港扩大了政治参与,不但没有带来政治稳定,还不断出现动荡。二○一四年是重要的分水岭,当年的「占中」,群众式政治突破了法律界线,演变成「犯法合理」。到二○一九年的反修例风波,发展到大范围的街头暴力,演化出一场要推翻特区以至中央政府的政变。选举和政改诱发的暴乱,一次比一次大。发展民主不但不可以因为分享权力而带来稳定,更吸引了阴谋家入场(部份有外地背景),企图用街头暴动,令香港变天,迫阿爷让他们「共治」(真的有反对派政客和理论家曾经提出口了)。
制度陷入崩溃边缘,民主早已变质。他们并不是透过选举上台,而是透过街头暴动,摧毁特区的管治意志。说「输打赢要」,莫此为甚。做初一者,那能批评人家做十五呢?
第三、保障自由法治。民主只是西方民主政体的其中一种价值,自由和法治是另外两大支柱,透过民主制扩大参与,可以约束专制政府的权力,持守法治,保障一般人的自由。但香港发展的民主制,却出现一种暴力无政府式倾向。「私了」、「装修」、放火烧人,法治荡然无存。和反对派政见不同者的市民,人身自由完全无法保障,这是暴民政治不是民主政治。我们的「民主制度」,为何不可以阻止这些事情发生?在议会之内,选一个内会主席,居然选了大半年也选不出,主持会议的郭荣铿来自法律界,法律界功能组别的选民对他有甚么约束呢?他也来自公民党,支持公民党的选民有阻止他吗?或许他的支持者,就是喜欢以滥用制度的方式去争取其政治目标,这显然不是民主,而是民粹式的暴政。
未来政制普选的成份的确会减少,可以说普选倒退了。新制度若有利益均沾、稳定政局、保障自由法治的民主制度应有的功能,那么民主就是进步,而不是退步了。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探讨这问题,可以用辩论式探讨,亦可用学理式研究。从辩论角度,二○一四年中央接受特区政府提出普选方案,建议按《基本法》第45条,由提名委员会提名,普选特首,并于二○一七年实行。这是香港最靠近普选的时刻,但当时反对派不但不接受这方案,还发动大规模占领运动推翻方案,坚持要用他们建议的公民提名方式来提名特首候选人。但《基本法》根本没有「公民提名」这方式。
从辩论角度而言,阿爷已充份满足了香港发展普选的承诺,已经仁至义尽。
换一个角度,可以认真研究香港过去发展民主问题。香港回归二十四年,政制快速开放,究竟香港民主又发展成怎样呢?
现时很多人讲普选,好像将普选当成图腾一样,政制愈多普选成份就愈民主,真的吗?
我们从西方民主政制发展的历史,总结这制度可以达成甚么功能,再看香港发展普选,有没有达到这些功能。这是最传统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第一、政治参与,利益均沾。西方民主政制在英国和法国衍生,无论英国一六八九年通过《权利法案》,确定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牵制,抑或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四年后,把法皇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都是一个挑战皇权过程,由贵族到新兴资本家,透过议会分享政治权力,分沾利益。
但看香港回归后发展民主形态,政治参与的确扩大了,但社会上利益却向资本家再倾斜,特别在房屋方面反映出来,楼价租金飙升,不受约束。香港回归前属专制的政体,全由英国统治者话事,资本家反而未敢放肆。到回归之后开始实践民主,阿爷不去干预,资本家大量渗入政府的决策过程。香港扩展了政治参与,但政制利益均沾的功能不但没有前进,还在后退。
第二、分享权力、稳定政局。为甚么传统皇帝愿意把权力放出来,与贵族和新兴资本家分享呢?主要是他们希望透过分享权力,从而获取政治稳定,英国是一个成功例子,成功通过不流血革命,把君主立宪制确立,到今天英女皇还在台上。
但香港扩大了政治参与,不但没有带来政治稳定,还不断出现动荡。二○一四年是重要的分水岭,当年的「占中」,群众式政治突破了法律界线,演变成「犯法合理」。到二○一九年的反修例风波,发展到大范围的街头暴力,演化出一场要推翻特区以至中央政府的政变。选举和政改诱发的暴乱,一次比一次大。发展民主不但不可以因为分享权力而带来稳定,更吸引了阴谋家入场(部份有外地背景),企图用街头暴动,令香港变天,迫阿爷让他们「共治」(真的有反对派政客和理论家曾经提出口了)。
制度陷入崩溃边缘,民主早已变质。他们并不是透过选举上台,而是透过街头暴动,摧毁特区的管治意志。说「输打赢要」,莫此为甚。做初一者,那能批评人家做十五呢?
第三、保障自由法治。民主只是西方民主政体的其中一种价值,自由和法治是另外两大支柱,透过民主制扩大参与,可以约束专制政府的权力,持守法治,保障一般人的自由。但香港发展的民主制,却出现一种暴力无政府式倾向。「私了」、「装修」、放火烧人,法治荡然无存。和反对派政见不同者的市民,人身自由完全无法保障,这是暴民政治不是民主政治。我们的「民主制度」,为何不可以阻止这些事情发生?在议会之内,选一个内会主席,居然选了大半年也选不出,主持会议的郭荣铿来自法律界,法律界功能组别的选民对他有甚么约束呢?他也来自公民党,支持公民党的选民有阻止他吗?或许他的支持者,就是喜欢以滥用制度的方式去争取其政治目标,这显然不是民主,而是民粹式的暴政。
未来政制普选的成份的确会减少,可以说普选倒退了。新制度若有利益均沾、稳定政局、保障自由法治的民主制度应有的功能,那么民主就是进步,而不是退步了。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最Hit
元朗去宝琳只需50分钟?交通专页教乘港铁于1站转巴士车程快4成 网民:用多几多车钱?
2025-11-24 15:34 HKT
港妻深夜贴老公$268开房证据 摊牌心寒对话曝光:好奇杀死猫|Juicy叮
2025-11-24 13:33 HKT
长者免费叹日式放题!?任食蟹主题菜式/刺身/天妇罗 每位再送芝士焗龙虾
2025-11-24 19:11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