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人物志|融合社工理念解签 陈宏远陪伴众生渡难关

更新时间:10:10 2025-11-17 HKT
发布时间:10:10 2025-11-17 HKT

求签问卜,总予人迷信感觉,73岁的陈宏远是退休社工,也是黄大仙祠一个解签档的第三代传人。他指,宗教与社会工作不同,宗教着眼救赎灵魂,社工与解签人则关怀当事人的需要与支援情绪。他尝试以社工经验解读签文,助当事人解决心事,应对逆境。尘世间的苦,不离生、老、病、死,渴求爱情、财富和荣耀,多年来他曾替为情所困的少女、为亲友问病情的市民、受学业困扰的学生,以及牵挂子女的父母指点迷津。童年时他在黄大仙祠留下不少足印,数十年后回来继承家业,他视解签是一种心理辅导,愿能普渡众生。 

一头白发的陈宏远十分健谈,他跟黄大仙祠的缘份不浅。童年时,他居住在黄大仙祠旁边的竹园村石屋,经常探望在黄大仙祠经营解签档的外婆及母亲。他忆述,在黄大仙祠度过不少岁月,其他档主替他起了花名「云耳(宏远的谐音)仔」,最难忘是农历新年到解签档赚外快,替求签人士抄写签号,可以获得利是打赏。他兴奋说,「每次两毫子,已可以买汽水饮。」

40年社工生涯关顾木屋区贫民

解签档成了他的童年回忆,惟背后却是上世纪风云岁月下小市民的生活烙印。1940年日军侵华,他的外婆区美容及外公带着3名女儿,由广州逃难到香港,一家五口寄居竹园村石屋,外公抵港数日后急病离世,遗下妻女。他称,外婆是西关小姐,毕业于广州师范大学,知书识墨,幸获当时黄大仙祠的管理人协助,准许她在祠外摆档解签及替人写信,才解决生计。

陈母在3姊妹中排行第2,3人均随母亲学习解签,高峰期母女于黄大仙签品哲理中心经营3个解签档,养活4个家庭。陈宏远是家中长子,当母亲到解签档工作,他肩负买餸煮饭及照顾4名弟妹的重任。1973年,他中学毕业后加入社会福利署工作,获安排探访居于狮子山无门牌木屋的贫苦居民,展开40年的社工生涯。

陈宏远的外婆区美容(后排中)自1940年起,于黄大仙祠外为人写信及解签。 受访者提供
陈宏远的外婆区美容(后排中)自1940年起,于黄大仙祠外为人写信及解签。 受访者提供

当时殖民地政府增加社工名额,他获资助报读2年制的短期社工课程。多年来,他曾当特殊学校社工、院舍院长,资历丰富,亦先后取得社工学士及硕士资历,退休后曾到内地培训社工,现时担任本港一间社福机构的管理委员会主席。

陈母年事渐高,他亦于退休后间中回去分担解签的工作,其后其大姨及三姨的解签档先后停业,仅余其母继续经营。疫情后,他全力投入解签档工作。早前,陈母去世,他正式接手营运。

重视与当事人建立信任关系

陈宏远指,解签有旺淡季之分,客路不同,求问的事也不同,当中农历新年是全年最繁忙的日子,市民主要问来年家宅平安、流年是否吉利、健康及财运等;往后日子,市民多为问事而来,如女士问姻缘、市民为亲友问病情、父母为子女问学业,也有商人问拍档是否可信等,反映众生各有牵挂。

虽然自幼耳濡目染,但他自言对黄大仙签文没有太大感觉,成年后曾习风水命理及玄学,但一直没有宗教信仰。当今社会,不同年龄、背景及身份的人士,各有压力及生活困扰,作为第三代解签人,他指市民求得的每枝签,背后都带着一份希冀与盼望,他亦重视演绎签文启示,盼为问事者指点迷津。

他指,宗教与社会工作不同,前者着眼于救赎灵魂,后者与解签人则关怀当事人,提供协助及支援情绪,但共通点是关注当事人如何面对困境及保持希望。他笑言,无论签文启示是吉或是凶,最终还是要当事人自行面对问题,因此先要为对方渡化心灵、解决心事,才有余力面对问题。他从中融入社工的辅导理论,「先从解说签文开始,与对方建立关系与信任,然后进入心灵辅导阶段。」

近年陈宏远曾到内地协助培训社工。 受访者提供
近年陈宏远曾到内地协助培训社工。 受访者提供
陈宏远出席讲座,阐释黄大仙签文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受访者提供
陈宏远出席讲座,阐释黄大仙签文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受访者提供

如实演绎签文冀助人走出厄困

黄大仙灵签共有100枝,上上签仅得3枝,下下签则有18枝,其余则是上吉、中吉及中平的签文,就像尘世间最好运的一群仅占少数,苍生仍要面对不同的生活考验。他认为,签文吉凶可视为神灵启示,「中状元、遇神仙当然是好,但亡国或被陷害,亦有寓意」,他会如实演绎,希望说出背后启示,让当事人吸取,盼助其走出厄困。

多年来,他遇过不少难忘个案,签档常备一盒纸巾,供受惊、伤心的市民拭泪。人们常以为求得上上签是好事,曾有市民为重病亲友求得第一签的上上签,该签引古人「姜太公封神」故事,他指若问爱情、事业及财运,确是大吉大利,惟问健康则有保留。他解释,该签文末句「任君来往赴瑶池」中「瑶池」是指神仙境界,当下意识到病者病情不轻。他如实说出签文寓意,问事者当场泪流满面,他安慰对方放松心情,并送上平安符,盼助问事者缓解心情,应对未来。

爱情及事业亦是热门议题。他称,别以为求签是老套的事,近年曾有中3女生来问爱情运,亦有适婚女士问姻缘。至于求问学业及事业的亦占多数,当中有家长为子女问选科及前途,亦有大学生求问毕业后路向。他指,这时候要视对方修读的学科及工作性质,若对方有意从事注重工作经验的工作如金融业,便建议对方及早找工;若是从事注重学历的工作,则宜继续进修。 

求签问卜,是否导人迷信,各有看法,陈宏远则视解签是一种心理辅导,愿能普渡众生。

鼓励年轻人加入童军 培养自信开朗性格

「云耳仔」于11岁加入童军「小狼队」,成年后当上童军领袖,并指加入童军改变一生。 受访者提供
「云耳仔」于11岁加入童军「小狼队」,成年后当上童军领袖,并指加入童军改变一生。 受访者提供
「云耳仔」于11岁加入童军「小狼队」,成年后当上童军领袖,并指加入童军改变一生。 受访者提供
「云耳仔」于11岁加入童军「小狼队」,成年后当上童军领袖,并指加入童军改变一生。 受访者提供

对近年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陈宏远甚为关注。他以自身为例,孩提时性格内敛,加入童军后变得开朗,以终身服务社会为己任,鼓励家长让孩子参与童军活动。

他忆述,童年时家教很严,没有自信心,升中学后才全身投入童军活动,学习纪律及「考章」培训,让他于资源匮乏的1960年代,获得学习不同技能的珍贵机会。他忆述,步操训练时要高声喊口号,让整个球场的人都听见,「可以想像要叫得多大声,我性格慢慢有改变。」成年后,他出任童军领袖,参与不同培训工作。

陈宏远年轻时曾习剑击,早前他报名成为全运会义工,获挑选协助剑击赛事。 受访者提供
陈宏远年轻时曾习剑击,早前他报名成为全运会义工,获挑选协助剑击赛事。 受访者提供
陈宏远年轻时曾习剑击,早前他报名成为全运会义工,获挑选协助剑击赛事。 受访者提供
陈宏远年轻时曾习剑击,早前他报名成为全运会义工,获挑选协助剑击赛事。 受访者提供

曾习剑击与港代表一同训练

他说,当时更有机会学习剑击,曾与代表香港出赛的选手一起训练。今届全运会,他亦报名成为剑击比赛的义工。

时下青少年备受学业、情绪及前途困扰,他称,年轻人性格较自我,往往藏了很多心事,加上科技发达,智能手机盛行,青少年易活在虚幻的网络世界,导致人际关系疏离,确实需要引领青少年走出来,多接触人和事。

对教条式训示青少年少用手机,他认为行不通,他引用辅导理论,认为转移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更可取。他建议,从小让学童参与制服团队如童军,透过不同活动认识及挑战自我,从中学习面对失败、接纳自己,以及与他人合作,扩阔社交及人际关系。他举例,童军「新仔」往往被安排协助洗碗善后,数年后成为资深童军,会反过来负责编配工作,经验难得,正是他当年的写照。

记者:关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