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照肠胃镜麻醉致脑部缺氧昏迷至今 医委会未解重大疑点即驳回投诉 终结纪律行动
发布时间:15:44 2025-11-09 HKT
继早前双非子脑瘫案后,社区组织协会今日(9日)再公开两宗医疗投诉遭驳回个案。其中一宗,病人的麻醉纪录出现前后矛盾的版本,惟医委会被批未正视关键证据驳回投诉,并终结对两名医生的纪律行动。另一宗则涉及医生为末期肾病患者处方禁忌药物,并在转介时隐瞒用药史,致延误救治死亡,涉案医生仅获轻判缓刑。社协干事彭鸿昌直指医委会调查程序存有重大漏洞,批评其调查草率、态度封闭,并促请当局进行改革。
两份麻醉纪录前后矛盾 医委会未解关键疑点
首宗个案事主陈淑伟,于2021年在九龙一内视镜中心接受肠胃镜检查期间脑部缺氧,终成植物人。其胞姐先后两次向中心申请麻醉纪录,竟发现前后两份纪录,在术中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关键数据上严重矛盾。
彭鸿昌指,其中一份纪录显示病人血压在危急时曾一度回升,另一份则显示血压「插水式」下跌。质疑前者或显示麻醉师在场并进行了处置;后者则暗示负责监测麻醉的麻醉师事发时可能不在现场,属严重专业失当。彭鸿昌批评医委会在明确知道存在两个麻醉纪录版本下,仍选择忽视及回避。
家属:对医疗体系十分失望
陈小姐于今年1月,将此重大疑点提交至医委会,惟在10月收到的回复却只字未提两份矛盾纪录,当局仅称专家已审阅资料,认为两名医生对病人的治理并无不当之处,且表示病人是在检查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室性心律不正和心脏衰竭,病人自身亦有多种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等。陈小姐痛斥医委会回应肤浅,「几只字就抹杀晒所有嘢」,「连点解有两份纪录,你都唔解释,咩都唔讲」,并表示对医疗体系感到十分失望。
陈小姐反映:「呢件事对我地家庭影响真系非常大。」自事情发生后,母亲抑郁症病情加重,经常用酒精麻醉自己,健康状况令人忧心。作为主要照顾者的陈小姐,也因长期承受巨大压力,从未患过高血压的她,如今必须依靠药物控制病情。她以「摸石过河」形容这段照顾之路,坦言整个家庭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背负著难以言喻的重担。
陈小姐指出,过程中「家属几乎孤立无援」,他们在事发后提出投诉,然而多年内,仅收到过一次电话回复和一封声称「跟进中」的信件,直到今年10月才得到正式回复,其间全靠家属不断主动追问,过程倍感艰辛。陈小姐无奈表示,除了个别议员和民间组织提供协助外,政府部门并未给予有效支援,「基本上我地都系靠自己」。
肾病病人被处方药物后中毒亡 涉事医生承认责任 仅轻判停牌缓刑
另一宗个案则涉及一名末期肾病病人,他被医生巫浩源处方了两种药物后出现中毒情况。巫其后撰写转介信将病人送往急症室,但信中只字未提曾处方该两种药物,导致治疗耽误,病人最终不治。
彭鸿昌质疑,尽管巫浩源在医委会研讯中承认责任,但仅被判处停牌三个月、缓刑十八个月的轻判,变相无实际停牌。家属无法接受判决,曾尝试申请司法覆核,却因无法负担败诉后可能面临的巨额法律费用,在经济压力下无奈搁置法律程序。
他批评,医委会未有进行「适当的研讯」,不仅调查程序拖延草率,并无了解事件是否涉及诚信问题,其封闭和高高在上的态度更令人失望。他们曾就上述死亡个案去信医委会提出六项改革建议,但医委会仅回复「备悉」,并称「不会再就对研讯小组的批评作出回应」。彭鸿昌质疑,医委会是否认为「要关门自己教仔」,拒绝外界监督。
彭鸿昌敦促医委会进行结构性改革,包括制定公开量刑指引、增加业外委员比例,以及成立独立纪律审裁处等,以重建公众信心。
相关新闻:
双非子出生后脑瘫 医委会聆讯拖15年后决定永久搁置 父亲斥不公:香港连第三世界都不如
双非子疑医疗事故致脑瘫 医委会聆讯拖15年终永久搁置 政府:已去信医委会主席要求交代
双非子脑瘫案研讯永久搁置 父拟司法覆核、政府高度关注 医委会终主动覆核决定
记者:郭文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