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辉:学童轻生数字虽减但绝不能掉以轻心 吸食依托咪酯、AI及社交媒体增自杀风险

更新时间:13:03 2025-09-07 HKT
发布时间:13:03 2025-09-07 HKT

新学年伊始,学童精神健康问题再度引起社会关注。港大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兼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叶兆辉今日在电视节目《讲清讲楚》表示,虽然近期学童轻生个案数字较去年略有下降,但潜在风险仍处于高水平,社会各界须保持警惕,绝不能掉以轻心。

疫情长远影响学童社交发展 升高年级也未修补

叶兆辉指,疫情期间对青少年的人际和社交发展,造成长远负面影响,许多学生在成长关键期失去建立人际关系的机会,即使其后升上高年级也未能完全修补,导致孤立感和无望感持续至今。他认为应推广「开心学校」理念,积极营造友善氛围,让师生或朋辈之间建立正面关系,减少学生焦虑,「让孩子觉得上学是开心的事」。

研究指滥药习惯青年自杀风险高两至六倍

叶兆辉又表示,观察到学童自杀问题有年轻化趋势,甚至涉及小五、小六学生,情况极需关注。他强调,不能只在下游「打捞」,必须回到上游做好预防工作。就有小学生吸食毒品「依托咪酯」,叶兆辉说,有研究指出有滥药习惯的青少年,其自杀风险比朋辈高出两至六倍。

应限制过度使用社交平台时间

至于人工智能(AI)及社交平台,叶兆辉指青年沉迷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他呼吁科技公司负起社会责任,优化AI演算法及社交媒体平台设计,避免其成为传播负面资讯的工具,并应限制过度使用时间;另须正视AI可能引发的风险,确保相关技术能提供正面讯息,介入支援青年。

就政府推行的「三层应急机制」,叶兆辉认为应考虑扩展至高年级小学生,并予以恒常化。他强调除专业介入,社区层面「守望相助」网络同样重要,任何人都可透过培训学习基本识别和支援技巧,从而及早介入。

经济差、失业率高损整体市民精神健康

被问到港人整体精神健康是转好抑或转坏,叶兆辉未正面回应,但坦言现时社会压力沉重,包括经济环境差、失业率持续上升、人口老化及移民等,形容市民精神健康正处于「up hill battle(上山打仗)」的阶段,须严阵以待。尤其应对低收入人士、长期病患及其照顾者给予多些关爱,希望政府推合适政策,令大家能够感受到在香港居住时,是一个开心、充满机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