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经济|餐厅禁狗令松绑 港宠物产业增长料达40% 业界吁完善发牌

更新时间:16:39 2025-11-14 HKT
发布时间:16:39 2025-11-14 HKT

本港近年生育率虽有回升但仍然低企,不少市民唔养「人仔」转养狗仔或猫仔,平均每10个家庭便有一个「家有宠物」。为迎合社会需求,新一份《施政报告》宣布将推出容许狗只进入的食肆牌照,结束实施长达30年的餐厅「禁狗令」,为餐饮业增添新客群,加上宠物食品市场急速增长,预计于2028年销售额将突破10亿美元。面对这股「牠经济」热潮,业界呼吁政府完善发牌制度、强化卫生管理并推广动物登记,打造真正「人宠共融」经济新生态,为香港经济发展开启新增长引擎。

毕马威中国早前发布首份宠物行业的深度调查报告,指中国宠物相关业务市场规模以25.4%的年复合增长率跃升至2023年的5928亿元人民币,预计到今年更倍增至8114亿元人民币。至于在香港市场潜力同样巨大,据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全港共有逾24万户家庭饲养猫狗,占总住户比例9.4%。有数据指,香港宠物总数料于2028年将超过120万只,本港宠物食品销售额于2028年有望突破10亿美元。

相关文章:毕马威料中国宠物市场增至8114亿 90后与00后成养宠主力

港人花费在宠物身上毫不吝啬,有宠物主人称,每月为爱犬购买零食及玩具开支超过1000元,更指早前爱犬做韧带手术便高达3万元,虽然一掷千金,但坦言「使钱都使得好开心」。

新政刺激用品销量急增30%

政府结束实施30年的餐厅「禁狗令」,不少业界举脚欢迎,现时全港有近200间宠物友善餐厅,主要为咖啡店及设有户外座位的餐饮场所,反映宠物经济正在形成规模化发展。宠物生活平台毛孩街创办人Tim表示,自《施政报告》宣布后,毛孩街平台有关宠物友善餐厅的查询量骤升40%,狗外出必备的零食、水碗等携带式用品销量亦上涨30%,反映出消费者对宠物外出配套的强烈需求。他预料,随着宠物友善餐厅政策落地,未来一年香港宠物经济整体增长将达30%至40%,保险、用品等相关产业有望迎来新机遇。

香港爱护动物协会动物福利(营运)副总监连俊雄亦认为,政策松绑将刺激相关消费市场,预计餐饮、零售、服务等行业将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为本港经济注入新动能,在此消费及需求带动下,料约半数餐厅将申请该牌照。

爱狗人士对取消餐厅禁令,当然感到雀跃,但仍有不少市民未必赞同。在2021至2024年间,食环署平均每年处理的犬只进入餐厅投诉超过320宗,显示部分市民对宠物进入食肆仍感抗拒。在港有多间分店的老冯茶居亦因宠物入内等原因遭到食环署扣分,该餐厅负责人表示,虽然现时因牌照问题未能让宠物进店,但对新政亦十分欢迎,惟食客对宠物入店内反应两极化,店方坦言「好难做出平衡处理」。

相关文章: 施政报告2025︱狗只准入食肆深受业界欢迎 网民赞「德政」:终于不用街边食外卖

宜区分人宠活动范围

对于公众对公共卫生关注,连俊雄强调政府应制订全面的营运框架。他建议,餐厅须严格区分人与宠物的活动范围,禁止宠物进入厨房及备餐区,并设立独立的清洁系统处理宠物餐具,同时配备专用清洁工具以应对突发状况。至于大型犬只管理,他认为商场应调整现行「宠物不落地」的规定,改以务实的卫生管理方案替代,为大型犬提供合理的活动空间。

有餐饮业者担心申请「宠物友善」认证门槛过高,或须投入高昂改装成本,连俊雄指出,若能配合基础规范,并结合创新服务,如推出专属宠物餐单、提供宠物礼仪培训等,不仅可透过差异化策略提高客单价,更有机会将额外卫生管理成本,转化为新业务来源。他强调,此举能推动「管理升级、服务创新、收益增长」的良性循环,为本港餐饮业开拓新的获利模式。

经济学者李兆波表示,香港多数餐厅空间有限,难以容纳宠物与普通食客共存,建议港府在西贡及赤柱等靠近海滨地区先作试点推行,并向现时已在经营的宠物餐厅吸取经验,再逐步推展至全港。

训练课程兴起「上堂」学习规矩

随着都市人对宠物行为要求越来越高,近年「宠物学校」概念兴起,透过礼仪训练、社交课程,让毛孩如同「上学」般学习规矩,而宠物学校单对单训练课程收费动辄每小时千元水平,天然粮食、智能宠物用品、宠物摄影等配套服务应运而生,形成跨行业消费生态。

本港宠物市场近年快速扩张,宠物训练中心宠里MDF首席训练总监潘国伟指出,年轻的双收入家庭与「丁克族」成为推动宠物消费升级的主力人群,带动市场对专业培训服务需求,越来越多饲主在饲养宠物前主动参与培训课程,形成「先学习、后饲养」的新模式。

宠里服务主要集中在中高价位市场,其日托行为训练课程定价约为每6小时1200元,犬只行为咨询则为每小时1200元。潘国伟表示,为确保训练方案精准有效,所有服务皆采「评估先行」模式,评估费用为每半小时600元起,协助饲主厘清需求,避免盲目选课造成浪费。他续称,训练前会进行上门咨询评估,综合考量饲主生活型态、宠物性格及期望目标,设计高度客制化的训练方案;过程中,训练师会引导饲主解读宠物情绪与行为动机,例如辨识吠叫背后是出于恐惧或需求,并调整人宠互动模式,逐步建立「互信互重」稳定关系。

引导饲主解读宠物情绪行为

宠物经济持续升温,市场对专业训导人才需求日益逼切,宠里亦建立严格的训练师培养体系。潘国伟透露,初级正向犬只训练员课程的收费为6000元,内容结合理论讲座与流浪狗机构实习,学员须通过面试及初阶考核,方可晋升高阶训练。他直言,部分机构将「正向训练」流于行销口号,但真正核心在于「从宠物视角出发」的沟通与信任建立,引导主人理解动物行为背后动机,让宠物自主学会以正向方式获取关注。

针对不同宠物家庭场景,潘国伟亦将服务延伸至猫只行为调整。他表示,有别于犬只训练,猫只辅导更着重「环境丰富化」设计,例如设置高空躲藏空间,缓解猫狗共居压力,从而改善因焦虑引发的随地排泄、过度脱毛等问题。潘国伟又强调,宠物教育终极愿景是让「训练」行业式微,「当所有主人都能掌握与动物和谐共处之道,便不再需要额外寻求专业介入」。

经济新动力之宠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