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手机热话 看如何培育孩子的「创新脑」︳李德衡校长随笔

更新时间:19:01 2025-11-25 HKT
发布时间:19:01 2025-11-25 HKT

近月某著名手机制造商发布年度新款智能手机,当中引来不少人讨论其功能和创意,这让我不禁联想起多年前另一家手机巨头的故事,最终因未能跟上变革潮流而被市场淘汰。这案例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就是在这个急促变化的年代,单纯的「执行」已不足够,「创新思维」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更是我们应当为孩子们培养的核心素养。在这个充满机会与挑战的时代,我们会否停下脚步,深入思考甚么才能装备孩子及让他们在未来立足的能力?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意,让他们成为具备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

放下执念 欣赏孩子的独特光芒

很多时候,家长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走一条我们认为「安全」或「成功」的路。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孩子与他人比较,希望他们能够「赢在起跑线」,然而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创意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如果我们只允许孩子按照既定模式学习和生活,他们很难产生新的想法。因此,家长应多鼓励孩子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看似「异想天开」的点子;学会欣赏孩子的光芒,而不是强求他们成为我们期望中的样子。也许孩子想用积木盖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堡,或者想用颜料在废弃纸箱上创作,这些都是他们创意萌芽的时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供支持和工具,并给予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活出精彩的人生 。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鼓励探索 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香港的教育环境充满竞争,不少家长认为,只有通过频繁的测验和考试,才能验证孩子是否「学有所成」。然而,这种「结果导向」的思维,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现在提倡以多元化评估代替测验和考试,正是希望让孩子有更多时间适应新环境,并以轻松、灵活的方式学习。这也提醒我们,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孩子的成长不在于起跑线上的快慢,而在于他们是否拥有稳固的基础和长远的动力。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创新是需要不断的尝试与失败。当年手机巨头的失败,并非因为技术不足,而是不愿意放弃传统、勇于尝试新设计及把握时机进行改革。我们可以借镜例子,教育孩子们「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中的努力、学习和成长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也请引导孩子,即使目标未能达成,从失败中学习也是宝贵的。家长们不妨专注于孩子每一步的进展,欣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进步,例如自己能整理书包、帮忙做好家务,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成长表现。让我们一起努力,放下对传统的执念,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迎接未来的挑战,并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发光发热。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李德衡 - 黄埔宣道小学校长
从事教育事工超过20年,致力推行STREAM教学,为孩子提供多元化课程及交流活动,将课程融合正向教育及资优教育等不同跨学科元素,并矢志建立一个不断反思、探索、更新及追求卓越的创新型学习社群。

李德衡 - 黄埔宣道小学校长
李德衡 - 黄埔宣道小学校长

相关文章︳4个工具助逆境成长!「成功并非终点,失败并非致命」 失败成就不一样的自己︳校长随笔

相关文章︳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价值不在于成绩 李德衡校长:平衡考试与生活 追求成功的秘诀︳校长随笔

相关文章︳在碎片化时代 家长可于4方面培养孩子的「慢」智慧︳李德衡校长随笔

相关文章︳让每个孩子成为「星中之星」 3招培养孩子独特的「品格强项」︳李德衡校长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