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中医调理法助孩子整晚安睡 附6大健脾养心食疗+3个按摩穴位︳亲子健康

更新时间:12:48 2025-11-16 HKT
发布时间:12:48 2025-11-16 HKT

小儿夜啼,困扰不少家长。孩子夜间频繁哭闹、难以安睡,不仅影响发育,也令家长疲惫不堪。在中医看来,小儿夜啼并非单纯的「闹觉」,而是心、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孩子脏腑娇嫩,心神未稳、脾胃虚弱或肝气不舒,都可能导致夜间啼哭。调理小儿夜啼,需从根源梳理脏腑问题,结合食疗、护理与穴位按摩,既能缓解当下的哭闹症状,亦能稳固孩子的体质基础,让夜晚回归宁静。

心神安,夜安眠:从「心」入手稳睡眠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孩子心神发育尚未完善,若心神不宁,便容易夜间惊醒、啼哭不止。这类孩子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着后易因微小声响惊醒,哭闹时多伴有烦躁、面红等症状。日常调理需以养心安神为核心,通过饮食与环境营造安稳的心神状态。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食疗养心方两大推介:

莲子百合粥

  • 材料:去芯莲子10克、干百合8克、小米50克
  • 煮法: 将莲子、百合提前浸发,与小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粥稠。
  • 功效: 莲子能养心安神,百合可清心除烦,小米健脾养胃,三者搭配适合心神不宁的孩子,每日晚餐后少量食用,避免过饱影响睡眠。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桂圆红枣水

  • 材料:桂圆肉5克、去核红枣2颗
  • 煮法:加入300毫升清水煮15分钟,放温后饮用少量。
  • 功效: 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红枣补中益气,适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导致的夜啼,但注意桂圆偏温,孩子若有上火症状(如口舌生疮)需暂停食用。

脾胃和,夜静谧:从「脾」调理除夜啼

「脾为后天之本」,孩子脾胃功能薄弱,若饮食不当(如睡前过饱、辅食过于油腻),易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积滞内生,进而引发夜间腹胀、腹痛,使孩子哭闹不止。这类夜啼的孩子多伴有口臭、舌苔厚腻、大便酸臭等症状,调理需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为主。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食疗健脾方两大推介

山楂麦芽水

  • 材料:去核山楂5克、炒麦芽8克
  • 煮法:加入250毫升清水煮10分钟,放温后饮用。
  • 功效: 山楂能消食化积,炒麦芽健脾开胃,适合因饮食积滞导致夜啼的孩子,每日1次,饭后饮用效果更佳。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山药南瓜粥

  • 材料:山药15克、南瓜15克、大米50克
  • 煮法:将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粥烂。
  • 功效: 山药健脾益气,南瓜润肺健脾,且口感软糯,容易消化,适合脾胃虚弱的孩子,可作为晚餐主食。

肝气舒,夜安宁:从「肝」疏导止哭闹

孩子「肝常有余」,若受到惊吓(如突然的巨响、陌生环境刺激)或情绪压抑,易导致肝气郁结、肝火偏旺,进而引发夜间哭闹。这类夜啼的孩子多表现为哭闹剧烈、不易安抚,部分孩子还会出现手脚发凉、惊跳等症状,调理需以疏肝理气、镇静安神为主。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食疗疏肝方两大推介

莲子心茶

  • 材料:莲子心1 - 2克
  • 煮法:用温开水冲泡,放温后饮用少量。
  • 功效:莲子心能清心肝火、镇静安神,适合肝火偏旺导致的夜啼,但莲子心味苦,可适当加1 - 2滴蜂蜜调味(需确保孩子对蜂蜜不过敏,且年龄超过1岁)。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银耳百合饮

  • 材料:干银耳5克、干百合5克
  • 煮法:加入300毫升清水煮20分钟,放温后饮用。
  • 功效:银耳滋阴润肺,百合清心疏肝,适合因肝气不舒、心神受扰的孩子,每日1次,睡前1小时饮用为宜。

穴位按摩:家长动手助孩子安睡

每天花5至10分钟为孩子按摩以下穴位,能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有效缓解夜啼症状。按摩时力度要轻柔,以孩子感觉微微酸胀为宜,按摩后可轻轻拍打孩子背部,帮助其放松身体,为入睡做准备。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 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一分钟。神门穴是心经原穴,能养心安神,缓解心神不宁引起的夜啼;
  • 足三里穴(膝盖下三吋,胫骨前肌外缘):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按揉,每次一至两分钟。足三里穴是健脾要穴,能增强脾胃功能,改善因脾胃虚弱导致的夜啼;
  • 小天心穴(手掌根部,大小鱼际交界处的凹陷中):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两分钟。小天心穴能镇静安神、清热利尿,适合因惊吓或肝火偏旺导致的夜啼。

结语:辨证调理,让孩子安享好眠

小儿夜啼的调理,关键在于 「辨证施治」。家长需仔细观察孩子的夜啼特点:是入睡困难还是夜间频繁惊醒?哭闹时是否伴有腹胀、口臭或惊跳?这些细节都是判断脏腑问题的重要依据。通过饮食调理脏腑、日常护理营造舒适环境、坚持穴位按摩疏通经络,既能缓解当下的夜啼症状,亦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牢固体质基础,让孩子早日摆脱夜啼困扰,安享每一个宁静夜晚。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古铠纶中医师
康河中医诊所顾问中医师,中医专栏作家,在香港行医逾十年,曾获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留学剑桥。身为三孩之父,磨练出宝贵的育儿保健心得。他的经历充满生活智慧,关心解决家庭男女老少的疑难杂症。著作有《中医爸爸的儿科天书》。

古铠纶中医师
古铠纶中医师

相关文章︳流感与感冒究竟有何分别?中医教认识4大常用方剂:有这些征状服「银翘散」 「小柴胡汤」有这功效︳亲子健康

相关文章︳ADHD︳中医:临床证实一方法对改善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有效果显著 4款中医方剂临床推荐︳亲子健康

相关文章︳止咳︳小朋友咳嗽调理全攻略 从肺脾入手 中医推介食疗+两大穴位按摩助畅快呼吸︳亲子健康

相关文章︳护眼︳从脏腑调理开始守护明眸 中医:肝肾入手纾缓眼部不适 附3款护眼食疗+按摩法︳亲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