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教育应从小开始4大建议:建立终身受益的金融知识 防御突如其来的经济变化︳高主教书院前校长杨世德专栏

更新时间:07:15 2025-07-08 HKT
发布时间:07:15 2025-07-08 HKT

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享誉盛名的国际城市,理应大众市民,多少都会对资产配置或稳健回报有所认知,但事实并不如此。坊间常听到好多人投资失利,皆因盲从附和,人云亦云,又或是借贷过度,胡乱消费,先洗未来钱, 更加未有为将来定下长远理财规划。

归根究底,财商教育领域严重贫血。当青少年将「免息分期」等同「免费午餐」、误信「炒虚拟货币可一夜致富」,这正反映家庭与教育体系对金钱教育的不重视。笔者认为现今社会对于财商教育必须视为终身学习的核心能力,不单从知识层面上而是要根本性当作为生活技能及态度去培养下一代。

培养孩子财商概念4大建议

从学龄前扎根,在成长期系统化培养,方能让下一代在物质洪流中稳握人生方向舵。

培养孩子财商概念1:家庭启动:财商教育是终身必修课

犹太家庭在孩子识字前便教导「延迟满足」,这正是香港家长极需建立的观念。财商教育绝非单次谈话,而是持续二十年的生活实践:5岁学辨认硬币价值、10岁透过义卖理解供需法则、15岁讨论股票与债券的差异。台湾亲子理财专家卢燕俐提出「三罐理财法」,将零用钱分为「储蓄」、「消费」、「投资」三部分,让孩子从小体会复利威力。更重要的是,父母需示范「动态调整」的理财智慧 —— 在经济低迷时与子女共商节流方案,在股市波动时解释风险管控,这种情景认知及应用远胜过单向说教。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培养孩子财商概念2:制度破口:香港教育体系的进与退

香港教育局推出「理财教育框架」及中学选修模组,是否需要不断优化?原因是现行方案:
零碎化(各校自行决定教学深度)、断续化(缺乏小学到高中衔接课程)、整体化(教材未涵盖电子支付与加密货币等新课题 )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反观英国将财商教育列为1至11年级必修内容,新加坡在小学数学课融入利息计算与预算编列,皆值得借镜。香港应把握课程改革契机,将财商教育系统性融入正规课程:举例:小一至小三透过「超市比价游戏」建立基本金钱观;小四至中三结合数学课教导复利计算、社会科分析消费主义现象;高中阶段则可设计「人生财务规划」专题,模拟置业、退休储备等实务课题。

培养孩子财商概念3:消费社会的结构性陷阱

香港正陷入「金融文盲」恶性循环:商家以「先买后付」弱化支付痛感、社交媒体将「晒名牌」塑造成就指标、电商藉演算法推送「量身订做」的诱惑。调查显示,62%中学生曾因网红推荐冲动购物,却仅有12%了解信用卡循环利息计算方式。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培养孩子财商概念4:政校合作:打造财商教育生态圈

真正有效的财商教育需突破教室围墙。教育局可参考台湾「金融知识线上竞赛」模式,结合银行开发虚拟投资平台;学校则需与家长建立战略伙伴,例如举办「亲子理财营」,透过模拟贫富差距体验活动,让全家共同反思消费选择。更重要是建立跨阶段评核机制,参考加拿大「金融素养进程指标」,从小学到高中设定具体能力基准(如小六需具备编列月预算能力),让教育成效可追踪及检视。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结语:冲破金融知识框架     培育投资价值观

当芬兰小学生在课堂辩论「该用零用钱买游戏点数还是捐助难民」,香港教育更需思考如何将金钱教育提升至价值观层次。财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理解金钱背后的资源分配权与社会责任感。唯有家庭启动终身学习、学校建立系统课程、社会摒弃消费陷阱,学生才能真正被培育出管理金钱的能力及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

(图片来源:PhotoAC)
(图片来源:PhotoAC)

 

高主教书院前校长杨世德
高主教书院前校长杨世德

 

高主教书院前校长杨世德
曾任高主教书院校长,任内大幅提升学校成绩至Band 1A,对中小学升学策略素有研究;本身亦是前香港手球代表队及羽毛球青年军成员,现任多间学校校董并担任香港岛校长联会荣誉会员部执委。

相关文章︳孩子应参加多少个课外活动?专项定多元发展?从教育角度探讨利弊︳高主教书院前校长杨世德专栏

相关文章︳在网络世界保护你的孩子:给家长们的5个锦囊︳高主教书院前校长杨世德专栏

相关文章︳拆解「好学校」迷思:Band 1光环外的5把量尺去量度是否「好学校」︳高主教书院前校长杨世德专栏

相关文章︳新来港学童填补收生缺口:从制度差异到文化的4大融合 三方协作构建共融校园︳高主教书院前校长杨世德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