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先驱:钱学森|星岛教室

更新时间:18:00 2025-11-19 HKT
发布时间:18:00 2025-11-19 HKT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现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技术领先全球。50多年来,我国在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探月、导航,以及太空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跃进式成就,这全都是奠基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才华横溢 火箭专家

钱学森在1911年于上海出生,小时候观察自然事物时,总爱思考。就算是玩纸飞机都特别讲究,总是研究折出怎样的外形,飞出甚么角度,才能飞得准,飞得远,埋藏着他对「空气动力学」探索的心。

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眼看国家被日本人的飞机轰炸,钱学森痛心疾首,遂决定前赴美国研读航空工程,走上了以科学报国之路。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期间,他成为著名科学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的门生。为了探索科学的真理,钱学森没有依照导师的指示去轻松完成论文,而是从头开始,建构问题、分析计算、建立模型,一手一脚去寻找答案,完成论文。他每次从事研究,都恍如披荆斩棘,目的总是要走出一条路,但他并不怕困难。从开始搜集文献资料,研究、分析、计算、求解,所有手稿都详列得清清楚楚,并用牛皮纸袋好好封存起来,他的研究总是一丝不苟的。凭着钱学森的才华,他在美国很快就在火箭科学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图片来源:新华社)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图片来源:新华社)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图片来源:新华社)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图片来源:新华社)

报效祖国 5年回家路

虽然在美国拥有很高的地位和优渥的生活,但钱学森心里无时无刻不想着祖国。他曾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成就在中国,归宿在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兴奋极了,立刻决定要回来用自己所学建设国家。然而,钱学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跟其导师冯.卡门曾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对于美国,他是一个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科学家,因此当时美国政府不愿意放钱学森回国,前前后后把他软禁5年之久。

后来钱学森假装写了一封普通的家书,实际上却将求救信写在一小张香烟纸上,寄给在欧洲的亲戚,最终辗转交给中国政府。钱学森在美国受逼害的消息很快传到国内,最终让周恩来总理知道了他的处境。经过中国政府坚持不懈的外交努力,最终用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在1955年,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碍,回到了祖国怀抱。

「两弹一星」功勋院士

上世纪50年代中至80年代初,钱学森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开创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上。他领导一群科学家中的精英,在最艰辛的环境及有限的条件下努力拼搏,研制出我国自行开发的导弹和人造卫星,达到世界先进科技的水平。期间,钱学森与多名爱国科学家(如于敏、郭永怀、钱三强及邓稼先等)共同付出极大贡献,于1964及1967年先后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氢弹,并在1970年利用火箭技术把「东方红一号」带上太空,为国家立下了「两弹一星」的里程碑。

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因此他同时又被称为「导弹之父」,现时我国「长征」运载火箭与及「东风」导弹系列,都是他为祖国带来的成果。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图片来源:新华社)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图片来源:新华社)

冷知识BOX:「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不止是网络上一个梗。在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时,我们可看见不同型号的「东风」系列导弹。

其中,「东风5C」洲际导弹发射前须注入数十吨液体燃料,过程长达2小时;而新型「东风61」洲际导弹则使用固体燃料,仅一辆卡车就能实现「停车即发射」。由于它们的射程达12000至15000公里,意味着它们的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任何一个角落。

东风5C
东风5C
东风61
东风61

 

历史充电站

打破垄断  自立自强

钱学森回国时,新中国正面临「无图纸、无设备、无人才」的困境,美国还断言︰「中国人造不出导弹。」但在他带领下,1966年「两弹(核弹及导弹)结合」试验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彻底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这就是「两弹一星」精神的起点:国家强大,便要自立自强!

本栏逢周一刊出,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教师及校长撰写。

文章以生动有趣的方式,透过中国节气气候、各地风土民情及历史人物故事,带领读者探索中国文化与历史的奥妙。

文:岑伟成 中华基督教会基真小学科学科主任

延伸阅读:
地灵人杰——谈浙江古今|星岛教室
二十四节气|「霜降」有甚么传统习俗?|星岛教室
液态金属:未来科技的变形金刚 背后原理是甚么?丨星岛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