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睪酮研究 开拓情绪及行为治疗新方向|研之有理

更新时间:16:30 2025-11-26 HKT
发布时间:16:30 2025-11-26 HKT

不少都市人饱受情绪问题困扰,背后可能与荷尔蒙水平失调有关。人类体内有上百种荷尔蒙,影响着身体机能、行为及情绪,这些荷尔蒙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不同的身体异常。其中,性荷尔蒙是人体最重要的荷尔蒙之一,常与男女性的身体特征联系在一起。但近年来科学家就发现,它们对人类的影响远不止在生理上,更与社会行为,甚至性格表现息息相关,或可以成为改善情绪或行为问题的关键。

社会行为调节者

雄性激素睪酮(testosterone)是男性体内的主要性激素,在女性体内也少量存在。进入青春期时,男性体内的睪酮水平会迅速升高,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包括肌肉增长、声音变粗等;到成年后,睪酮仍会对个体的性征和性功能起着激活作用。

近年,睪酮与社会行为的关系逐渐成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早期已有研究发现,睪酮会对情绪调节、冲动控制等心理过程产生影响,因而与高攻击性、冲动等性格特质密切相关。同时亦有研究指,睪酮水平较高的人往往更具冒险精神,更常表现出竞争行为,例如在体育比赛中,大部分胜者都有着更高的睪酮水平,这被称为「赢者效应」。

延伸阅读:智能电网:迎接未来能源新挑战|研之有理

睪酮临床医学应用

荷尔蒙治疗在临床医学领域一直有重要应用,睪酮也不例外。现时,睪酮替代疗法(即外用睪酮补充)就常用于治疗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帮助改善体力、情绪和性功能。另外,部分抑郁症和焦虑症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唾液中的睪酮含量明显上升,这揭示了睪酮水平异常与多种心理障碍挂钩。

不少临床研究更发现,睪酮水平过高或过低可能是不同社会行为异常的成因。例如,睪酮过高会增加人的攻击性,有机会进而引致暴力倾向,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力;睪酮过低则可能导致社交退缩。这些异常行为和决策障碍正正是诸多精神疾病的先兆,因此适当地调节睪酮水平,对于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大脑神经认知反应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睪酮对社会行为带来的影响,我带领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研究团队展开了两项睪酮相关研究。

首项研究聚焦社会经济行为,实验显示,接受了外用睪酮补充的男性被问到要与不熟悉的对象分享意外之财时,慷慨程度明显比一般男性低。过程中,团队利用了功能性磁力共振(fMRI)窥探他们的大脑反应,意外发现睪酮可能会抑制颞顶交界处的活动,从而降低对他人福祉的关注,令人表现得更加自私。

另一项研究则围绕状态自尊,即个体对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的实时感知。实验以电脑运算模型记录下接受了外用睪酮的男性与一般男性,在面对各种社会反馈时的自我评价,发现适当地提升人体的睪酮水平,能够帮助促进状态自尊的更新,令人更易回复自信。尤其在积极的社会环境配合下,单次剂量的睪酮注射会对提升状态自尊产生更强的效果。

延伸阅读:创新太极跑 以运动科技提升身心健康|研之有理

跨学科推动荷尔蒙研究

科技进步下,我们现在得以借助fMRI等先进的神经影像设备,以及电脑运算模型等崭新技术,观察及剖析睪酮以至其他荷尔蒙对人类大脑及心理的影响,这将涉及心理学、神经科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协作。

随着未来研究的深入,相信我们将可以更透彻地理解当中涉及的复杂动态机制,从而拓展睪酮疗法等荷尔蒙治疗在调节社会行为,以及预防和治疗相关心理障碍上的应用,在促进社会和谐及提升大众心理健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吴寅

延伸阅读:机遇与挑战 大型语言模型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研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