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汉贤 - 模仿成功与避免失败|谈经论学
发布时间:11:28 2025-09-21 HKT
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曾强调制订目标的重要性。设定目标,为人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也为何谓「成功」确立了明确的衡量标准。那么,如何才能走向成功?有些人会向成功者学习,甚至通过模仿他们的思考与行为模式,而创造自己的成功。例如,许多知名艺术家最初都是通过临摹大师的作品,逐渐发展出个人风格,最终开创出独特的艺术道路。
延伸阅读:冯汉贤 - 直觉不一定真确|谈经论学
有人认为仅模仿他人的成功是缺乏创意的。当然,一板一眼的机械式模仿或许如此,但如中间经历主动的思考研究则不一定。东京大学的创意研究专家曾做过一个关于培育创意力的实验。他们将实验者分为两组:A组被要求连续素描多件物品,B组则在素描过程中穿插临摹专业画作,之后再继续素描。实验结果是,B组反而表现出更高的创意水平。究其原因,是由于临摹时,他们并非只是复制、贴上,而是通过研究作品的细节结构来重画,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深度学习。这种从整体成品拆解分析细节的过程,被称为「逆向工程」。
除了通过向成功者学习外,我们还可通过理解失败,学习如何避免失败,从而达至成功。不少成功的企业家均提过类似「从失败中学到的,远比从成功中学得更多」的论调;著名投资人巴菲特的投资法则亦是通过避免失败(损失)来达至成功:「第一条规则: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规则: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规则。」他认为这种「避错」策略,往往能让人更稳健地累积成果。
究竟如何通过思考失败来达至成功呢?巴菲特自称的唯一商业伙伴芒格则推崇运用「逆向思维」。芒格在二次大战时是负责气象预报,给予机师飞行允许的工作。他发现与其追求「如何达成完美任务」,不如先思考「哪些错误可能导致飞机坠毁(如燃油耗尽无法降落)」更有用。他分析这些可能的失误后,便倒过来提醒自己极力避免这些关键错误。
以上的模仿成功与避免失败,虽然进路不同,但都是引领我们朝向目标迈进的有效方式。在不同范畴的学习上也用得上,可灵活运用。
文: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