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必学理财法 平衡畀家用与个人储蓄 月入1.95万 要留几多给父母?
发布时间:06:00 2025-09-27 HKT
每年9月,一批大学毕业生解锁「社会新鲜人」 身份,随之而来便迎来人生的重要一课——拿到第一份全职薪水后,该如何管好自己的钱包?年轻人亦可能怀著搬出去独立生活、游历看世界,或是储钱创业等目标,努力工作及储蓄之外,如何捉紧机会投资增值?理财专家传授 「Fresh Grad 理财第一课」。
不少职场新人拿到第一笔全职薪金,在奖励自己之余,储蓄规划也相当重要。有统计指2025年首季本港大学毕业生人工中位数为19,500元,拨出多少储蓄较合适?认可财务策划师李澄幸建议,一开始的薪水至少预留20%的收入作储蓄。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可逐步调高储蓄的比例。
预留应急钱才投资
至于开展投资计划,李澄幸建议,先建构一个大约半年至一年生活开支的「应急钱」,之后才再此基础上开始投资,并切忌「孤注一掷」,宜分散于不同的资产,例如港股、美股、债券等。假如自身没有分配特定的比例,一般可考虑8比2,即80%为股票,20%为债券,可适度进取一点。
年轻人亦可依据自身理财心态灵活部署,李澄幸举例,若投资取态较稳健,投资组合的债券比例可适当提升;反之,若渴望获取更高收益,便提升股票比例。但他提醒,职场新鲜人应厘清自己未来的财务目标,再回头检查目前采用的策略与预期回报是否匹配。
加密币最多占10%
除了常见的股票、债券投资产品之外,近年不少年轻人热捧加密货币。虽然比特币近日重回11万美元水平,但今年来升幅仍有17%。对于高回报的加密货币,是否值得年轻人投资?李澄幸不反对年轻人买加密货币,惟他们需要回归到基本的财务目标,例如在投资前考虑投入的资金何时会用到。他提醒,主流资产管理基金的加密货币比例约为10%,年轻人可以参考该比例分配自己的投资组合。
月供指数ETF储钱可谓「传统智慧」,李澄幸亦认为月供是适合年轻人的好策略,皆因这类定期定额的储蓄方式享受平均成本法,可降低投资风险。不过他提醒,月供不是「万能」,投资者要慎选投资目标,故月供股票基金、ETF等,较月供个别股票稳定。数据显示,追踪纳斯达克100指数的QQQ和追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VOO,10年年度化回报分别为19.4%和14.56%,远高于市场长期平均水准。他强调,年轻人应建立储蓄习惯,先储蓄再消费。投资应以长远思维部署,过度短炒甚至采用杠杆均不合适。
家用宜与父母协商
当然,薪水不可能只用作存款以及投资,年轻人还需应付诸多琐碎的支出,包括家用、学贷及保险等。事实上,网上关于讨论家用的话题已屡见不鲜,甚至有一份家用计算表,最极端的情况下可以不给家用,而最好的情况则可以达到1万元。
| 网传「家用计算表」 |
| 1.基本金额:薪金x10% |
| 2.双亲健在:每人多5% |
| 3.兄弟姊妹:每人3% |
| 4.祖辈健在:每人$120 |
| 5.在父母家用膳:午餐+5%;晚餐+5% |
| 6.非与父母同住:减5% |
有网民以月入2万元作例子计算,假设父母及祖母健在;没有兄弟姊妹;仍与长辈同住及吃晚餐,每月需缴付家用5,120元,约占收入25%。李澄幸说,如果是心意的话,参考公价无妨。但若是实际财务需要,举例父母退休又没有足够的被动收入而需要支援,应该和父母沟通,厘定一个双方都认为合适的比例。
相关文章:家用公价|网民列最新家用公式 按6大指标「上缴」父母 月薪$2万要畀呢个数...
学贷方面,则涉及到新鲜人的预期回报和机会成本。部分年轻人较为保守,且对投资市场不熟练,只会将钱存放在银行内。李澄幸认为,贷款通常会有一定的利息支出,因此可尽快还清贷款。假设年轻人有自己的投资方向或者预期回报,并有信心参与投资市场的话,便能够尽早参与累积经验,通常按时还款也不会有太大风险。他亦重申,年轻人需做好自己的长期投资规划,同时兼顾还款。
至于保险保障,他认为可以先审视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状态,有些公司的团体医保较全面,便可避免重复保障,让保费花得更值。若是自由职业者或自己创业,完全没有保险保障的话,则需要准备合适的保险。他亦指出,保险不一定需要很高的保费,目前有很多网上平台,可以配置纯保障型、没有储蓄成分的保险,保费相对廉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