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高龄化长者抑郁症备受关注 医生教早期识别方法+减压4招 免照顾者压力爆煲
发布时间:18:00 2025-11-27 HKT
随著香港人口老化问题持续加剧,长者的精神健康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社会议题。有机构举办长者精神健康讲座,邀请医生分享早期识别长者精神健康问题的方法,如何自测与分辨抑郁症、焦虑症与认知障碍症,并教照顾者4招日常情绪管理与减压技巧。
社会高龄化 长者精神健康/脑退化问题备受关注
根据政府统计处数据,香港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于2046年急升至36.0%。抑郁症、焦虑症及认知障碍症已成为常见的长者精神健康问题,对个人及家庭都带来沉重负担。为提升公众对长者精神健康的关注,香港专科日间医疗中心与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长者服务部(九龙西)日前举办「长者精神健康讲座」,主讲的精神科专科医生潘锦珊提到,社会上的「双老家庭」及「独居长者」将更加常见,加上长者退休后生活改变、配偶离世、健康恶化及经济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引发情绪困扰。然而他们未必会主动寻求协助,社会需要加强对这些「隐形个案」的支援与关怀。
抑郁症焦虑症征状相似?如何分辨情绪病/认知障碍症?
潘医生解释,抑郁症与焦虑症都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及精力下降等共通征状。抑郁症患者常会持续感到情绪低落、自我否定和思维迟缓,甚至表现出身体疲乏、头痛、胸闷、心慌等不适。焦虑症则更常在行为或生理反应上出现,例如紧张烦燥、易怒、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及手脚颤抖等。照顾者不妨从日常观察,如关注长者的情绪变化、行为习惯改变、社交频率变化,早期识别长者有否出现精神健康问题。
她建议在与长者沟通过程中,宜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以温和、关心的语气询问,耐心鼓励长者表达内心感受。照顾者若怀疑长者出现情绪问题,应尽快向家庭医生、精神科医生或社工求助。
至于认知障碍症,潘医生引述在2019至2023年间进行的《香港长者精神健康调查》指,香港约有9.7%的60岁或以上长者确诊认知障碍症。患者征状包括记忆力减退、经常忘记地点和人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伴随性格转变、判断力衰退及时间空间感混淆等,也可能出现妄想、幻觉及不正常行为等问题。
她表示,近年国际研究指出认知障碍症有不少可以调控的风险因素,例如缺乏运动、缺少社交、吸烟、酗酒和体重过重等不良生活习惯;身体方面应避免脑部创伤、控制体重、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血脂高、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和情绪抑郁。目前虽仍未有根治方法,但透过调整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小组社交训练等非药物疗法,以及药物治疗,能有效延缓病情恶化及改善生活质素。早期识别和介入对延缓进程尤为重要。
照顾者4大减压技巧
患上抑郁症、焦虑症或认知障碍症的长者需要家人的长时间关心甚至贴身照料,但照顾者的身心状态都应受到关注。潘医生指出,照顾者无论是配偶、子女等亲属,或者社区社工、养老护理员等专业照顾者,身心皆会承受极大压力,情绪容易「爆煲」,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自我关怀与减压:
1. 自我关怀,适度放松
照顾者须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并预留时间投入兴趣以纾缓压力。当照顾者感到压力沉重时,不妨用深呼吸训练的方法帮自己放松身心。
2. 正确认识、合理期望
建议照顾者从正确方法认识脑退化症,从而对病情的变化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并且对可能遇到的挑战有适当的预备和寻求协助的途径。
3. 与患者建立沟通方法
与患者沟通时,应保持眼神接触、语速缓慢、用语简单,并冷静灵活处理患者的情绪及行为变化,留意可能的环境或身体因素影响。
4. 寻求适当支持
照顾者可获取来自政府与非政府的支持资源,为长者安排适当的日间照顾或住宿服务;长者日间中心亦可为长者提供适当的社交机会,并为照顾者提供支援。
照顾抑郁症脑退化母获多方支援 照顾者:学会爱惜自己
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长者服务部(九龙西)部门主管陈振兴先生表示,服务处为长者及其照顾者提供全方位支援,包括提供认知障碍症照顾技巧培训、制定照顾计划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以及单车游及静观等减压活动,务求促进护老者社交互动,建立支援网络,助力在照顾与自我关爱中取得平衡。」
在职照顾者秀玲进行分享,她自小妈妈已患抑郁症,近年更被评估出疑似出现轻度认知障碍。面对沉重照顾压力,她保持乐观心态,会主动寻求他人协助,例如向社工、教友或朋友倾诉,并透过听歌、参加活动减压:「做好照顾者,也要学会爱惜自己。」
延伸阅读:照顾脑退化家人不应说甚么?7类说话应避免 医生教正确沟通技巧
---
相关文章:
长者凑孙可防脑退化?研究揭患病风险降24% 每周凑多久护脑效果最佳?
抑郁症不单是情绪病?港大证与心脏病糖尿病死亡相关 及早治疗可降3成死亡率
半数港人恐受轻度抑郁/焦虑困扰 专家教用4款手机APP自救 1个月改善症状
70岁伯伯做好7件事抗衰老 生物年龄回春如55岁 吃对食物护血管大脑抗发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