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用身体4部位更长寿 脑退化风险更低 做这运动可多活11年 专家教3招提升活力

更新时间:12:22 2025-05-26 HKT
发布时间:12:22 2025-05-26 HKT

想健康长寿,定期运动是不可或缺的。有专家指,日常多用身体4大部位,不但有助延长寿命,更可预防脑退化,当中常做这种运动,甚至可多活近11年,到底如何做才最有效延寿?

勤用身体4部位延寿防脑退化 做这运动可多活11年

据内媒《生命时报》指,长寿老人虽在生活习惯与饮食偏好上各有不同,却普遍具备「勤快」这项共同特质。这种勤快并非指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而是体现在「四勤」的实践上。

甚么是「四勤」?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分会名誉会长张韬玉接受访问指,「四勤」实为长寿者善加运用的4大部位:

勤用身体哪些部位更长寿?

 

 

勤用身体4部位助长寿

1. 腿勤走

《英格兰运动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40岁以上且日常活动量极少的人群,若将每日步行时间提升至111.2分钟,预期寿命可延长近11年。简单的步行,尤其是快步走,可调动人体最大、最强健的下肢肌群。若配合加大步幅、提升速度及踮脚尖等技巧,更能强化肌肉刺激强度,不仅大幅提升能量消耗效率,更有助于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回流至心脏系统。

2. 手勤练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曾发现,70岁以上长者若经常从事手作活动,能显著降低罹患轻度认知障碍与失智症的风险。因此,无论是书写、编织、折纸等需要精细手部协调的活动,或是进行弹力带阻力训练,这些动作都能有效刺激大脑皮质层。不仅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敏感度与控制能力,更能让大脑更有弹性。

3. 嘴勤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有研究指出,每日参与社交活动的长者不仅更长寿,其全因死亡率可降低约10%,平均存活时间亦明显延长。社交活动中频繁的语言交流能有效锻炼面部肌肉群,而透过倾听与表达的互动过程,更能显著提升大脑处理资讯与传递讯息的能力,使思维更为敏捷、语言组织更加流畅。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气象医养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天晨表示,「嘴勤张」的养生原则在饮食方面还可以表现为「细嚼慢咽」的进食方式。这种进食习惯能让牙齿充分研磨食物,有效刺激唾液淀粉酶分泌,在食物进入胃部前就启动消化程序,形成保护性润滑层,并为肠胃系统争取充分的准备时间,从而显著减轻整个消化道的代谢负担。

4. 脑勤思

根据《中国老年健康与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追踪调查》中显示,持续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并积极接触新鲜事物,是百岁人瑞群体中最为突出的共同特征之一。大脑作为人体指挥中心的重要性,而思考活动正是维持大脑活力的最佳锻炼方式。勤思考的关键在于保持好奇心、保持学习,例如坚持阅读、学习新乐器和新知识等。

常久坐恐增健康风险 每日坐超过这时间死亡率增57%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刘更生指出,长寿者无一例外都具有勤奋特质。根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资料显示,中国居民每日平均静坐时间高达8.8小时,轻度体力活动仅5.7小时,中高强度运动更仅有10.4分钟。不论是因工作需求久坐办公,或沉迷与电子娱乐,大多数中国居民超过一半的清醒时间都处于静坐状态。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气象医养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天晨指出,这种「能坐不站、能躺不坐」的懒惰生活模式,皆是引起诸多健康问题来源。

  • 长期久坐不动会对人体,会令脊椎与骨盆区域承受异常压力,直接导致颈椎病变和腰椎间盘突出风险倍增。
  • 肌肉群因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过于松弛,力量逐渐减弱,连带影响肠胃蠕动功能与血液循环效率,引发消化不良与便秘等。
  • 身体平衡感与稳定度明显衰退,大幅提高跌倒受伤机率。
  • 新陈代谢速率减缓造成能量消耗不足,脂肪堆积形成肥胖问题,而肥胖正是诱发动脉粥状硬化与「三高」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子。
  •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研究数据显示,每日久坐超过11.6小时者相较于少于9.3小时的族群,全因死亡率激增57%,且规律运动也无法完全抵消久坐的负面效应。
  • 世界卫生组织更指出,身体活动不足已列为全球死亡率第四大危险因子,其危害程度仅次于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等重大健康威胁。

专家教3招提升活力 这2种运动做1分钟也有效

报道中指出,现代人生活节奏急速,常以没有时间、太疲累等理由延迟运动计划。有专家提出以下3大建议,解决少静多动的困难:

1. 找时间运动

与其苦恼如何挤出大段时间运动,不如把握日常零碎时间以化整为零的运动更实际有效。建议可将坐电梯改为爬楼梯、饭后散步10至20分钟、每坐30分钟就起身活动1分钟,例如靠墙深蹲或垫脚尖,以及搭乘交通工具时刻意提前两站下车步行往目的地。

2. 运动强度慢慢递增

对于少运动的人而言,贸然进行高强度训练,不仅容易增加受伤风险,更可能引发心理排斥。建议应从基础的散步开始建立运动习惯,逐步调整速度、步幅与持续时间,待身体适应后自然会产生挑战更高强度的运动欲望。此时,可尝试慢跑、踩单车或肌力训练等进阶项目。特别是年长者因体能限制,更适合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冲击性运动。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运动强度指引,成年人每周应达到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例如跳舞、遛狗、做家务和健走等能轻微提升心率的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锻炼,包括快速游泳、竞技运动、上坡健走、快速踩单车等会明显加速心跳与呼吸的运动。

3. 寻找一起运动的朋友

建议参与羽球、乒乓球等运动社团或组成健身群不仅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更能在过程中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透过互相激励与监督的团体动力,大幅提升运动习惯的持续性。除了结伴运动外,「手工社交」这类非语言互动模式特别适合有社交焦虑倾向者,既互不打扰,又能享受群体陪伴伴。

刘更生教授指出,过度勤快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例如部分人白天久坐,刻意在晚间进行高强度运动,结果因运动后交感神经过度亢奋导致失眠,长期下来打乱生理时钟,造成健康负担;另有些人即使已出现明显疲劳、呼吸急促、肌肉酸痛和疲倦,仍勉强自己完成训练,反而会大幅增加运动伤害风险,最终造成身体更大负担

资料来源:《生命时报》

延伸阅读:必吃11种长寿食物防脑退化 抗老名医大推1种好油改善认知 怎样摄取最有效?

---

相关文章:

最佳长寿运动!健身教练教3招增强肌肉身体更灵活 这样走路改善平衡/心肺功能

长寿秘诀|101岁教授先天缺长寿基因 后天做好7件事长命百岁 最爱吃5类食物

左侧睡成最佳长寿睡姿 专家公开4大功效 仰睡1原因仅排第2名

推荐12种食物越吃越长寿 这款小食也上榜 更防心脏病/中风/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