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压|误喝3大「健康」饮品恐血压飙升 这种茶都上榜 营养师推荐3大天然饮品降血压

更新时间:15:30 2025-04-13 HKT
发布时间:15:30 2025-04-13 HKT

要降血压,戒酒和不吃太咸其实未必足够!有营养师提醒,有3种「健康」的饮品,误喝其实更容易伤身,引发高血压。如要降血压,应喝甚么饮品才好?

误喝3大「健康」饮品恐血压飙升 这种茶都上榜

营养师薛晓晶在Facebook专页发文指出,不少人以为只要不吃太咸、不喝酒,便可控制高血压,但其实甜比咸更容易让血压飙高。根据《AJCN》在2015年的研究显示,每日饮用一杯含糖饮料,高血压风险增加12%,而且每增加一杯,风险再升8.2%。这是由于含糖饮品会干扰肾脏排钠功能,导致体内钠离子堆积,直接推升血压。而过多糖分会使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间接影响血管弹性,令血压更难控制。此外,果糖会加速尿酸生成,尿酸过高与高血压有所关联。

薛晓晶提醒,除了汽水和手摇饮品这类高糖饮品会影响健康外,其实以下3种看似健康的饮品,也会导致血压大幅飙升:

甚么「健康」饮品恐致血压飙升?

 

 

3大「健康」饮品易升血压

1. 酸梅汤

酸梅在制作过程中大多会先用盐腌渍,再加糖调味,因此酸梅的钠含量与糖分都可能偏高。 根据《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Technology》在2015年的研究指出,每周喝2.3杯这类高钠饮品,与高血压风险增加有关,甚至在女性及肥胖人士中特别明显。

建议:

  • 选择无盐腌渍的梅子,再加少量蜂蜜调味。

2.无糖茶饮(包装饮品)

很多市售的无糖茶饮标榜「零卡」,但当中可能含有人工甜味剂,例如如阿斯巴甜、蔗糖素等,这些人工代糖成分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间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血压调节。根据《Archiv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在2016年的研究指出,长期摄取人工代糖饮品(ASBs)也与高血压风险增加有关。因此,长期喝这类饮品,血压反而可能变得难以控制。

建议:

  • 自己泡茶,选择真正的无糖茶叶来冲泡。

3. 运动饮品

运动饮品的钠含量与糖分十分高,除非是长时间剧烈运动、流汗过多,或是因腹泻造成电解质失衡,才需要补充这类饮品。根据《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在2014年的研究指出,摄取这类饮品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有所关联。

建议:

  • 若是轻度运动,只要补充水分就足够。

3大天然饮品降血压

营养师薛晓晶建议,高血压患者可以喝以下3大饮品,帮助降血压。

1. 黑豆水

属于天然含高钾的饮品,有助于钠的代谢,降低血压。根据《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在2019年的研究指出,钾离子能帮助体内钠的排泄,减少水肿与血压上升的风险。

做法:

  • 黑豆1杯,洗干净和干炒。
  • 热水1000ml,浸泡4小时或焖煮30分钟。

2. 温开水+柠檬片

根据《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在2023年的研究显示,维他命C可帮助减少动脉僵硬、促进血管扩张,进而降低血压。

建议:

  • 每天早上一杯温水加一片柠檬,可帮助促进新陈代谢,对血管健康有益。

3. 自泡的无糖绿茶

根据《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在2020年的研究显示,绿茶含有儿茶素,是一种强效抗氧化物,有助放松血管和减少血压波动。

建议:

  • 每天2至3杯无糖绿茶,但不要过量,以免影响睡眠。

高血压有何常见症状?头痛/头晕恐高危?

本港的高血压情况非常普遍,据本港的「20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本港15-84岁人士高血压的总患病率达29.5%。据衞生署资料显示,高血压是指当在休息状态或放松身体时,血压仍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如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便属于高血压。

由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没有明显病征,往往要到并发症出现才知道患上「高血压」,因而常被称为「 隐形杀手」。一般而言,高血压常见症状如下:

  • 眩晕
  • 视线模糊不清 
  • 头痛
  • 疲劳
  • 脸部发红

衞生署提醒,患上高血压而不加以治疗或控制,可导致冠心病和心脏病发作、心脏衰竭、中风、视网膜血管病变、肾衰竭等严重疾病,甚至有致命风险。血压越高和不受控制的时间越长,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及其严重性越大。

大多数高血压的患者没有明显成因,但以下个别或综合的因素,也会增加患上高血压的风险:

  • 吸烟
  • 缺乏运动
  • 肥胖
  • 精神紧张
  • 饮酒过多
  • 家庭成员是高血压患者

其他诱发高血压成因:

  • 肾病
  • 心脏病
  • 荷尔蒙失调
  •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类固醇)

资料来源:营养师薛晓晶(获授权转载)、衞生署20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

延伸阅读:本港近30%港人血压高!营养师教自测症状 1种饮食法2周即降血压

---

相关文章:

高血压恐致中风/心脏病 营养师推荐6种食物降血压 吃1款水果死亡风险降24%!

经常高血压恐患肾上腺癌 医生揭这年龄层风险高 手震/常出汗恐中招?

如何不靠药物减肥降血压?专家教必吃6大食物 饮几多水最有效?

逆转三高必须替换12种食物 高血压必吃这种油!1类蔬菜需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