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返夜班易致癌? 研究揭恐增加患1种癌症风险

更新时间:15:24 2022-12-09 HKT
发布时间:15:24 2022-12-09 HKT

挨夜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习惯之一,其中有不少工种需要在夜间值班,再加上压力大,令不少人需借助药物或外力调节生理时钟,例如服用褪黑激素改变入睡时间等。不过近年坊间有传,通过这种方式调节生物钟,可能会增加患乳癌的风险,到底是否属实?

 

生理时钟掌管昼夜节律

过去几年,陆续有统合医学分析(Meta Analysis)或流行病学课题研究夜间工作、昼夜节律失调是否会增加患上乳癌的机率,而至今研究结果仍未有一致的结论。实际上,人类生命之始便已在身体内装置了一个「生理时钟」,掌管住我们的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即有规律的生活作息。

 

 

这样的节律是靠脑内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来传递,而日光正是影响褪黑激素分泌的重要元素。当我们的视网膜在日间探测到光线时,松果体会压抑褪黑激素的分泌,令人清醒。太阳落山没有日光后,褪黑激素慢慢上升,令人逐渐有睡意。大约在深宵3至4时,褪黑激素会达到较高水平。

这个自然生成的系统,在日间令身体进入「作战」状态,于是人类可以觅食、求生、工作;到夜间进入「修复」模式,于此时修复细胞,维护身体的新陈代谢、免疫功能等,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休息,恢复足够的精力应付未来一日的需要。

 

 

返夜更恐增患乳癌风险

褪黑激素与人体荷尔蒙调节机制是息息相关的。曾有医学研究发现,褪黑激素不单调整人体入睡与苏醒的循环,它亦具有抑制卵巢荷尔蒙分泌的作用。当血液中褪黑激素分泌长期减少,会令细胞难以修复导致发炎,因而引发细胞病变,降低身体抑制癌细胞生长的能力。换言之,作息时间日夜颠倒,有可能扰乱人体的生理时钟和荷尔蒙的分泌机制;自2007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更将「返夜更」列为2A级的「致癌因素」。

虽然有不少证据指「返夜更」有增加患乳癌的可能性,不过去年另一份牵涉16个国家,27位科学家的综合分析指,目前仍未有具指标性的证据支持「返夜更」致乳癌之说。

夜间工作对于不少上班族来说,是一件未必能够随意改变的事实,无论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如何定论夜间工作与癌症的关系,我都强烈建议公众必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烟不酒,坚持均衡饮食和经常运动的习惯,这些生活习惯是无论日间抑或夜间上班族口袋里的一剂良药。

撰文: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蔡添成

以上内容由名人+提供,标题经星岛头条编辑修改

延伸阅读:乳癌症状+高危一族

乳癌为本港第4号癌症杀手。综合卫生署及政府癌症网上资源中心资料,当乳腺细胞失控分裂和生长,就会形成肿瘤,肿瘤分为良性及恶性,乳房内的恶性肿瘤就是乳癌。若出现6大症状,有可能患上乳癌:

 

 

乳癌高危一族

癌症网上资源中心指,一般妇女在月经前常会感到明显的乳房胀痛或摸到硬块,这是由于周期性贺尔蒙分泌的转变,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过分担心。如怀疑乳房有肿块,应找医生检查,确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而大部分乳房肿块属于良性,或为水瘤或良性纤维瘤,对身体无害。

患乳癌的高危族群包括:

 

年轻女士患乳癌6大因素

台湾基因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医生曾发文表示,年轻女士罹患乳癌,原因大多与以下6大高危习惯有关:

同场加映:26种防癌食物

维持健康饮食,有助预防癌症。美国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网站列出以下26种有助预防癌症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坚果类等,不妨多吃: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