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影片攻陷长者群组:下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梁伟聪
发布时间:17:05 2025-11-26 HKT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迅速普及,YouTube等平台上涌现大量AI生成的医疗内容频道,涵盖由日常保健至疾病治疗的各类主题。这些影片往往包装精美,语气专业,乍看之下并无明显错误,甚至能提供一些基本知识。然而,对曾营运医疗内容平台的我而言,这类现象背后存在相当风险,若未及时正视,未来可能演变成公共卫生负担。
AI频道没伦理压力 没文献审查
回想当年疫情期间,我曾主理一个健康资讯平台。当时市民对防疫知识的渴求前所未见,网上与WhatsApp群组充斥各式资讯。对编采团队而言,最困难之处并非制作内容,而是「查证」。医疗资讯涉及医生、药厂、学术期刊甚至公共部门,每一句说法都必须检查是否有科学文献、是否有更有效的方案、是否对某些病患群带来潜在风险。每一条影片,都像是一篇精简学术文章,需要注脚与原始资料支持,任何环节都不得马虎。
但AI医疗频道却可以绕过这一切。在没有责任、没有伦理压力、没有文献审查的情况下,便能大量生产内容,例如「三分钟疏通血管」、「一个穴位治百病」之类的标题。影片内容往往混杂小量正确知识,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的推论,语气自信,但未经验证。AI本身无从判断何者为科学、何者为网络偏见,反而更容易沿用网络上大量被转载的流行说法,将不准确的观念进一步扩散。
传播速度极快 容易被长者分享
问题在于,这些影片传播速度极快,尤其容易被长者接收与分享。即使内容暂未出现严重错误,但以AI模型的运作方式,只要训练数据混杂,就难保不会出现偏差。若有人因依赖错误资讯而延误病情,后果不容忽视。对公共卫生而言,这不是纯粹的资讯问题,而是会直接影响治疗时机与医疗系统负荷的潜在危机。
更复杂的是,一旦错误认知植根,日后要纠正需付出数倍努力。医疗传讯最花时间的部分,往往并非教授正确知识,而是要先拆解谬误。若AI医疗内容持续扩张,未来医疗机构、政府与前线专业人士,恐怕都需花大量资源「补镬」,影响整体效率。
社会各界需及早介入
面对这股趋势,社会各界都需及早介入。政府可研究支援具质素的本地健康资讯平台,让市民有可信来源;医疗专业可以与创作者合作,建立基本的审核机制;互联网平台亦有责任在医疗类别提高透明度,至少标示出AI生成内容。至于市民,特别是家中有长者人士,更应提醒他们慎信内容来源,尽量依赖医疗机构或专业团体的资讯。
AI在许多领域带来便利,但在医疗资讯方面,便利与风险往往同时存在。若我们忽视这股快速蔓延的内容生态,下一场公共卫生挑战,或许并非来自病毒,而是来自演算法。
梁伟聪
企业传讯及财经公关顾问
LinkedIn: https://bit.ly/3ClurwJ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wck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