殓房加费仓卒勿死撑 体谅遗属打击滥用
发布时间:03:00 2025-11-17 HKT
全港公立医院殓房将于明年1月1日起由免费变为收费。原定收费方案是遗体存放的首3天维持免费,第4天起改为每日收费100元,两周后即第18天起倍增至200元,第34天(即3天免费期再加一个月)后再提高逾倍至每日550元。
出殡火化程序交接多难掌控
有关建议引起公众哗然,批评政府为求纾缓财赤而「发死人财」、「向死者家属开刀」、将殓房当作「快递自提点」,又质疑负责有关政策的医务衞生局,从未就收费方案广泛咨询公众,并专拣立法会休会准备换届选举期间低调公布,疑似想暗渡陈仓,仓卒加费。经过舆论发酵,医衞局已迅速妥协调整收费方案,将3天免费存放期延长至28天,直至第5个星期起才开始每日收费200元,6周后再提高至550元。
前医衞局副局长、现任医管局行政总裁李夏茵前日在电视节目表示,现时医管局殓房的尸格数量在国际间已算多,但仍然经常出现「一格两尸」情况,有需要加快尸格流转,希望透过征费,令死者家属有更大意欲尽快处理。她又说,数字显示现时8成遗体在28天内已被领取,医生平均3天内便可发出死亡证,相信有关「用者共付」原则能够为大众接受,强调局方资源应重点放在医疗服务,而不是殓房。
有关解释反映当局似乎仍未有充分吸取教训和理解问题所在。先谈领取遗体的程序和合理时间,不少殡仪业人士与经历过丧亲之痛的市民都指出,办理死亡证只是众多程序、手续的其中一环。即使遗属愿意一切从简,选择直接在医院出殡,也先要成功预约到食环署火化炉的时段。如要按中国传统习俗择日出殡火化,档期往往相当紧张。
若死者遗愿或遗属希望在殡仪馆举行宗教仪式,需要夹期的单位和事情就更多,时间更难掌控,原建议的3天免费期几乎肯定不够用,之后的18天最低收费期也相当勉强,令许多遗属要硬食较高的收费。医衞局当初只看办理死亡证时间,而不理其他部门的程序和要求,不顾受众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是典型的各自为政思维和离地官僚表现。
殡仪业界又指出,许多所谓的「延误」出殡个案,都涉及双老或「以老护残」家庭。家里长者不幸离世后,另一长者或残障家庭成员,往往缺乏足够能力(包括财政及精神能力)自行办理相关繁复手续,需时安排社署或志愿团体协助。
刻意滥用个案可惩罚性收费
有些离世长者即使有子女及亲友协助办理身后事,也可能因身处内地或外国,通知及返港需时,这些都并不涉及刻意拖延。随着香港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加剧,这类个案往后会越来越多,政府应向相关人士提供更多支援、体谅,而非一刀切地透过收费来惩罚。
诚然,如同公屋、综援及公营医疗服务等其他公共福利和服务,总会存在一小撮人刻意滥用的问题。例如对出殡、火化及落葬的时间地点过分挑剔,朝令夕改多次延期,以至因为亲属之间出现不和、争产、即使有能力仍拒绝承担作为子女的应有责任,而不合理地拖延先人的殡葬安排,当局便有必要向其收回服务成本,甚或对真正滥用的个案施加惩罚性收费,并积极采取行动追收欠款。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例如拖足好几个月仍未获妥善安排,政府更应有权代为处理,让死者能够适时和有尊严地走毕最后一程,同时避免公共资源被人长期霸占。
经调整的收费方案远较当初建议的合理,反映政府最终有听取民意,不会为面子而死撑。将来正式落实时如发现有其他不足,应继续从善如流,持续改进,并切记要对一些特殊个案给予特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