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乐风口琴家何卓彦 重构本土主流生态 拓阔乐坛演奏空间

更新时间:12:00 2025-11-27 HKT
发布时间:12:00 2025-11-27 HKT

「口琴是part of my life。」问及口琴对何卓彦(CY Leo)的意义,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爸爸也吹口琴,所以我是从一出生就吹(口琴)到现在」,出生于香港的Leo,现为跨乐风半音阶口琴演奏家、作曲家兼创作歌手。古典乐、爵士乐、流行音乐,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他都信手拈来,舞台上游刃有余的他,以口琴谱写出生命故事,让声音在空气中震荡,在唇齿间响彻寰宇。

他的音乐之路,从10岁那年在亚太口琴节夺得首个国际独奏奖项开始,便如火箭般窜升。短短9年间,他屡战国际赛场,累积了17项冠军宝座,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两度问鼎世界口琴节:2009年以15岁之龄勇夺半音阶口琴独奏青年组冠军,2013年再度于德国世界口琴节中,摘下指定曲目组别的「世界冠军」桂冠,成为第二位夺得口琴世界冠军的香港人。

成为灵魂伴侣

Leo出生于音乐世家,父亲何百昌是香港口琴协会和英皇口琴五重奏的创办人,因此家中随处可见的口琴成为他幼年时的玩具,「他(父亲)教了我两个月,然后就放弃了,怕父子会决裂。」因此自六岁起,Leo便跟随香港口琴大师李尚澄习琴,后来再得到日本大师和谷泰扶指导,渐渐登上国际音乐舞台,崭露头角。

「小时候甚至会练琴练到哭。」Leo笑说,当时父亲曾把他捉进房间练习「后半拍」,「练到好才能出来,我连续练两、三小时,哭了还得继续。」日复日、夜复夜下,口琴渐渐变成朋友,甚至升华成灵魂伴侣,「音乐人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乐器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对他而言,口琴从不是父母强迫,而是自然融入生活,「拿起口琴时,就好像和它心灵相通一样。」

入门易精通难

口琴常被认为「入门简单」,但事实是否如此?Leo坦言,入门门槛确实不高,甚至可以说相当容易,「随便拿一支口琴,几分钟内就能吹出一些简单曲子。」问题正正就出在这里,很多人因此误以为口琴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当他们一碰到高阶技巧时,就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于是直接放弃,「所以我宁愿大家一开始就觉得口琴很难,因为真正难的时候,它难过所有乐器。」

那口琴到底难在哪里?Leo解释,口琴难在「协调」,作为全世界极少数「吹吸并用」的乐器,大部分乐器只会教你怎么「吹」,没有教你怎么「吸」,「或许能从长笛、喇叭,或其他吹奏乐器那里学到吹的技巧,但吸的那一半在哪里学呢?就是靠口琴自身的教学系统去学习,单是这一点就已经很难了。」加上乐器体积细小,却要吹出和小提琴差不多宽广的音域,因此每一个动作及气流控制都必须精准且细腻,「很多细节说不清,只能靠自己反复练习、用身体去记住。」

无编制无市场

在香港谈起乐器,不少人会想起钢琴、小提琴、吉他,口琴则鲜被提及,这是否代表它是一件小众乐器?「看你怎样定义小众。」Leo表示,口琴过往在香港发展得十分蓬勃,「香港拥有全世界最强的口琴教育之一,我会形容是头两名。」在80年代,流行音乐带领口琴发展,不过随著经济转好,不少人转向学习古典乐器,因此现在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相比,口琴的市场规模较小,也没有其他主流乐器的地位,「口琴本身很年轻,它还未被很多人认可,或者认知它可以做到多深入的事情。」

除了演奏本身的极高难度,口琴还有一个更残酷的现实:它从来不属于任何古典音乐的传统之中,「你就算吹到『晓飞』,都不会出现在交响乐团的编制内,没有哪个大型机构会给你一个稳定的位置。」如果选择不加入乐团,成为独奏家这一条路可行吗?Leo坦言很难,「事实上,这个市场根本不存在,乐团可能每年邀请三个小提琴、两个大提琴、一个小号,什么都行,就是不会有口琴,因为它从未是合作文化的一部分。」那不玩古典,转战爵士呢?Leo表示口琴也不在爵士的「正常设定」里,「爵士的标准阵容是萨克斯、钢琴、贝斯、鼓,也许加把吉他?」虽然偶有几位大师用口琴在爵士界发光,但那只是特例,不是主流。因此,口琴手必须先证明自己,然后还要说服别人,「就算你吹得再好,也得学会证明你吹得好。」

香港音乐制作失衡异象

除了乐器本身的限制外,Leo认为留在香港做音乐也不容易,「大部分学习乐器的人,包括在传统名校毕业的乐手,回到香港大部分都是教学为主,想实际『玩音乐』,是一件很难的事,所有人都难,结他也难、贝斯也难,想以『玩音乐』维生一直都是超难的事。」他认为现今香港的流行音乐圈太商业化,许多有实力的音乐人根本无法被大众熟知,想成为成功的音乐人,就必须要擅长市场推广与自我包装。

他也观察到,香港的艺术团体更倾向于邀请外国音乐家,而非推广本地人才,「其实疫情时期是很好的,大家都不断推出本地艺人表演,但疫情完结后,就不断踢走这些人,变相香港的艺人完全不再入流,不断要请外国艺人来到香港,但其实香港也有不错的音乐家,为什么不一起在香港建立一些计划,然后带出去?」他以自己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的非牟利组织Music Lab为例,就是希望为本地新一代顶尖音乐家创造表演平台,在艺术领域上作不同尝试,扩展香港的音乐听众群。

Leo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对音乐的广泛涉猎,他自豪地表示,自己可能是全球口琴家中涉足音乐类型最广泛的一位,从迷幻摇滚到爱尔兰民谣,再到中国风流行音乐,他几乎无所不包,近年则专注在古典乐及爵士乐。他强调,对音乐的热爱是他坚持的动力,就如同他这样告诫学生:「你一定要超喜欢音乐才做音乐,不然很容易会走错路。」或许这就是口琴体积并不宏大,声音却总能填满整个房间的原因——因为那声音不是来自乐器,而是出自吹奏者的呼吸、情感、甚至当下的心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