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打完风,讲吓打风焦虑症
今年的台风、黑雨大家领教过了,中秋节前仍打风,在余下的两个半月秋冬季会否打风仍在未知之数,毕竟极端天气不是那么容易预测的。
天文台借助新仪器,加上AI人工智能,现在很早已可发出有机会「三台共舞」,或台风威力强大的预测。以9月24日挂十号风球的桦加沙为例,远在未命名甚至未形成热带低气压时,天文台已有预警:它有机会成为一个直接威胁本港的超强台风。

有了这些预警,当然可作出很多超前部署。桦加沙最终一如预期般强劲,但伤害不算严重,不能说不是超前部署的功劳。
但我想提出的是,这种提早预警其实亦带来多「超前焦虑」,并非一个小问题。香港人普遍情绪绷紧,容易担心,容易动怒。我五天前知道这个台风会很厉害,会担心足五天;你十天前已经预报的话,我自然就担心足十天。但就个人的防风措施来说,五天说什么也足够了,我相信不会有太多人需要十天来预备打风的——政府当然不在此列,政府愈早开始部署愈好。
我不知道AI未来还可以提早多少测知会有飓风袭港。这只是一个感同身受的个人看法:天气是大自然一部分,太早知道它的变化或来临,不一定是百分百的好事。我认为,预报只要有足够时间让大家作准备就够了,太早而无法改变的预测应想想有否需要。日本政府预测未来三十年的大地震机会率,最终不是也修改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