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合并失眠的综合调理|徐大基中医师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睡而易醒,醒后难以再睡,导致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在临床上颇为常见,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品质,而且睡眠障碍本身也可以引起或加重血压升高。

失眠按病因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继发性失眠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
睡眠不足会启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令血压升高。失眠可导致交感神经活跃、升压激素水平升高、血管内皮损伤、胰岛素抵抗,从而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最终使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风险升高。
睡眠太少可导致高血压,患有失眠的高血压患者相较于非失眠患者在夜间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都要高,失眠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也会发生非常明显的改变。患有糖尿病肥胖症等病况的患者,出现睡眠过少的问题,发生高血压的情况较为明显,各种危险因素也会不断增加。
临床症状
失眠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睡眠过程的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品质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此外还会出现其他各系统伴随的症状,如记忆功能下降、注意力下降、困倦,工作能力下降及在停止工作时容易出现日间嗜睡现象。心血管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血压不稳定,周围血管收缩扩展障碍;情绪控制能力减低,容易生气或者不开心;有的则容易出现短期内体重减低,免疫功能减低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诊断与鉴别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了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
- 失眠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 睡眠品质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
- 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
睡眠障碍常见的类型
- 失眠
特点:难入眠,易醒,醒后难再眠;或睡眠质量差
- 嗜睡
特点:睡得太多,仍感觉睡眠不足,精力不够,醒时困倦。
- 睡眠周期失调
特点:常见于长途旅行,颠倒时差或夜班职业者。
- 睡眠过程异常
特点: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如梦魇、梦游、磨牙、遗尿及睡眠相关性阴茎勃起障碍。
失眠的治疗
失眠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改善睡眠质量和增加有效的睡眠时间,在此基础上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
失眠的治疗通常是综合的治疗措施,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重视心理行为治疗等。
中医治疗
睡眠障碍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景岳全书》曰:“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病机属于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临床上通常在治疗高血压的处方中,适当加入酸枣仁、首乌藤、合欢皮、五味子等养心安神,或龙骨、牡蛎等重镇安神药物。笔者常用自拟龙骨安神汤加减治疗属阴血不足、心火偏亢型的高血压与失眠共患疾病,获较好疗效。龙骨安神汤的成分有:生龙骨、黄连、生地、当归、炙甘草。
循证调护
1.改善睡眠卫生习惯
睡前两小时避免饮用兴奋性饮料,如咖啡、茶、酒类等。平时应有规律的运动,但睡前应避免运动,尤其是较为剧烈的运动。晚餐避免过饱;也避免进食过少,以免临睡时因饥饿而难入眠。
2.睡前足浴
睡前可行中药足浴,具体方法为:
艾叶15克、川芎15克、当归20克,煎煮取汁约200毫升,兑入2500毫升左右的热水,水量以浸过足踝关节为准,水温维持在38℃~40℃,足浴15~20分钟,同时用手揉搓按摩脚趾、脚心等2~3分钟。沐足应该在睡前1小时完成。
3.循证睡眠调理
循证睡眠调理是一组旨在改善睡眠环境与睡意的行为措施,使患者易于入睡,重建睡眠觉醒生物节律。经过临床实践观察,效果不错,可供参考:
- 起床要按时
必须设定早上起床时间的响闹设备,如手机设定闹钟,闹钟响则起床,不管前晚睡眠时间有多长,都得起床;闹钟不响不起床。
卧室内不摆放钟表设备,以免晚上未能入睡时频频看钟表,增加不眠的焦虑。
- 适时睡觉
在自行规定的时间或在有睡意的时候上床准备睡觉。
- 床上看书
可看一本内容不太刺激的书,直到睡意朦胧,顺手熄灯,进入梦乡。床上看书对眼睛不利,不建议长期看书,有时可以听音乐代替。
- 床头台灯
床头应有一座台灯,以便有睡意时可随手熄灯,避免起床熄灯,此举可能又导致睡意全消。
- 白天勿睡
很多失眠者都会选择白天小休补充精神,但这样更使当日晚上睡不了。因此一般建议,如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应尽量避免白天小休。
以上资料摘自作者徐大基教授编写的《高血压治疗与中医调养》一书,此处有删减,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详情请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