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减2元乘车优惠可大可小

政府正在检讨给与60岁或以上人士的2元乘车优惠,近期有不少言论针对此优惠而建议改变及或削减,以应付政府庞大赤字。该等言论总离不开该笔费用的大幅增加及庞大数字,削减该优惠的减赤效果明显,影响的群体有限,可以一挥而就。笔者以前也撰文提过变更政策要慎之又慎,以免对人心的维护及管治的效果产生骨牌效应,有如垃圾征费一样。必须考虑作出变更对整个经济的负面影响,需要做深入的经济分析,要有充分的数据支持,认清各种选项的利弊,不能为做而做,对恢复已经脆弱的经济适得其反,遑论发展银发经济。这个政策本来就不只是福利待遇那么简单,还对补充劳动力及维持消费格局具实质意义。
对政府来说,如果把上届政府被视为德政的政策变更,毫无疑问对已经受惠及将要受惠的一大群市民来说,特别是基层及中产,必定十分失望,这些群体当中有多少是一直支持政府施政的确实可圈可点。如果笔者担心的负面社会经济影响因此而出现,又将会成为另一政策败笔,本届政府余下施政的支持度将会受到影响,到时谁去埋单?从施政者的立场来看,如何权衡利弊必定考验其智慧,不能人云亦云,负上最终责任的是决策者及受影响的群众,必须三思而后行。
对参政议政者而言,他们支持变更与否,是市民大众所密切关注的,讲大道理是一回事,切身感受是另一回事。试想每天每个受影响的市民,在每次坐公共交通时,对著增加了的车费,失去了的优惠,会记住谁?对坚持不退休而看到每天交通费增加的市民来说,有何打算?更不用说削赤感觉上每次都拿基层及中产市民先开刀,他们能接受吗?公务员及公职人员的收入是否作同样幅度削减?市民看在眼里,任何说辞也抵挡不住!民生“小”事更不能视而不见!有人觉得削减优惠好像只影响到少数受惠的适龄市民,零售业界有想过银发消费会如何受挫?北上消费可会增加,以抵消交通成本的上升?雇主有否想过退休人士还会积极投入劳动市场吗?公共交通营运者因为市民出行习惯改变,是否需要继续加价以平衡整体整体收支?
除了马上削减优惠,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坊间也有不少建议:必须先从数据及经济社会价值方面深入研究,调查受惠市民的使用情况,准确判断该优惠所产生的实质影响,而不只是粗糙地减少开支数目那么简单;长车短撘要深入研究,看看其实际影响有多大,可否采取内地及其他地方的做法,上落车计算车程,由此产生的成本可能比起庞大的开支显得细小,而处理的科技手段也有很多;重新规划某些公共交通路线提供的优惠幅度及水平,优化计划;要求公共交通营运者承担部分社会责任,适当减轻公共财政压力;持续打击非法使用者; 如果真要削减优惠,也要让受影响市民相信不只是拿没有决策权、话语权的他们开刀。政府必须先从自身出发,减少浪费,增加效率,改变体制上存在的公共开支漏洞,优化政府资源运用,当市民看到政府已经尽最大努力开源节流,才可以好好说服他们接受削减福利的措施,维持社会和谐。现实生活中,每当香港基层及中产市民将要登“6”,其中一个口中最期待、最欣慰的,不就是2元乘车优惠吗?确实是可大可小呀!
撰文:黄炳逢- 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