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会否加重肾病?中医药如何治疗?|徐大基中医师
肾病与牙周病相互影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而中医药在应对这一复杂病症时有独特价值,契合“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之理,脏腑病变会在体表有表现。
肾病损害肾脏功能,引发体内代谢变化。肾脏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控失衡,会波及口腔微环境。比如慢性肾病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高磷血症使口腔钙盐在牙周组织异常沉积,损害牙周组织。同时,肾病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牙周组织更易受细菌侵袭,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肾病之邪留滞为牙周病埋下隐患。

牙周病作为慢性炎症疾病,也会加重肾病。牙周袋内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引发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加重肾脏炎症负担,使肾病恶化。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透析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抗凝药物使用,会增加牙周组织易感性,让牙周病更严重。
中医整体观念认为,肾病合并牙周病主要是肾、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肾是先天之本,主骨生髓,牙齿为骨之余,肾病久则肾精亏虚,无法滋养牙齿和牙周组织,导致牙齿松动、牙龈萎缩。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上熏口腔,引起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等牙周症状。久病还会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病情更复杂。《灵枢·经脉》提到阳明经与牙周病相关,表明经络与脏腑和疾病发展紧密相连。
中医药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肾虚胃热证
肾与胃相互关联,当患者有牙齿松动、腰膝酸软的肾虚表现,又伴有牙龈红肿、疼痛、口臭的胃热症状时,治疗以清胃泻火、补肾固齿为原则。玉女煎加减常用,石膏清胃热,熟地滋补肾阴,知母清热滋阴,麦冬滋养胃阴,牛膝引热下行兼补肾。加骨碎补、补骨脂等补肾药物,可增强固齿作用,使牙齿得养,牙周健康。
2.脾肾两虚证
脾肾两虚时,气血生化不足,水湿运化失常。患者牙龈淡白、肿胀、牙齿松动,伴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便溏等症状。治疗用健脾补肾之法,可使用参苓白术散合肾气丸加减。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化湿和中,肾气丸温补肾阳、鼓舞肾气,二者合用可改善牙周和肾病症状。
3.气血亏虚证
气血不足在肾病合并牙周病中常见,患者牙龈色淡、萎缩、牙齿松动,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气短懒言等症状。八珍汤加减可气血双补,其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养血,加黄芪增强补气,鸡血藤活血通络,使气血充足滋养牙周组织和脏腑。
二.中药外用
用金银花、野菊花、黄芩、黄柏等配制含漱液。这些中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金银花清热解毒,野菊花清肝泻火,黄芩清热燥湿,黄柏泻火解毒。煎水冷却后,每日含漱3 - 4次,每次2 - 3分钟,能减轻牙周炎症,缓解疼痛和出血症状。
以上资料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详情请咨询注册中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