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中医药如何治疗狼疮性肾炎?|徐大基中医师
狼疮性肾炎,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了常见的蛋白尿、血尿之外,同时还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症状,部分患者会进展至肾衰竭。
狼疮性肾炎其发病往往源于先天禀赋不足,肾阴亏虚,致使正气虚弱。若复感外邪,如风、湿、热、毒等,邪气便会趁机入里,损伤肾络。再者,情志失调也会引发问题,肝郁化火,火热之邪内扰,进而灼伤肾阴。此外,饮食不节会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最终影响肾脏功能。其病机呈现本虚标实之态,本虚主要为脾肾两虚,标实则以热毒、瘀血、水湿较为多见。
中医药针对狼疮性肾炎的不同症状有著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蛋白尿的治疗方面,中医认为其产生主要与脾肾两虚相关。故而治疗以健脾补肾、固摄精微为主要原则。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山茱萸、芡实等。方剂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合水陆二仙丹加减,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补肾固精,从而减少蛋白尿的产生。
对于血尿,其多由热邪灼伤肾络或瘀血阻络所致。热邪所致者,以清热凉血止血为治则,常用小蓟、白茅根、生地、丹皮等药物。瘀血阻络者,则采用活血化瘀止血之法,可选用三七、蒲黄、茜草等。方剂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小蓟饮子或桃红四物汤加减,以达到止血、化瘀的目的。
面对肾衰竭,中医多从脾肾衰败、湿浊毒邪内蕴的角度进行论治。以扶正祛邪、通腑泄浊为主要治疗方法。扶正时,常用人参、黄芪、白术等健脾益气,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等补肾益精。祛邪则可选用大黄、附子、牡蛎等通腑泄浊,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方剂选用温脾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以恢复脾肾功能,排出湿浊毒邪。
对于水肿,中医通常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方面进行论治。若为风水泛滥,治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常用麻黄、石膏、杏仁、甘草等药物,方剂可选用越婢加术汤加减。若为脾阳虚衰,治以温运脾阳,利水湿,常用干姜、附子、白术、茯苓等,方剂可选用实脾饮加减。若为肾阳衰微,治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常用肉桂、附子、熟地、山药等,方剂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在高血压的治疗上,中医多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方面入手。肝阳上亢者,以平肝潜阳为治则,常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等药物,方剂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阴虚者,治以滋补肝肾,常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方剂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对于低蛋白血症,中医多从健脾益气、补肾养血方面论治。常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等药物,可选用八珍汤加减,以提高患者的蛋白水平。
此外,中药雷公藤在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然而,使用雷公藤也需谨慎,因其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等。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