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 甲醛真相揭秘:新衣服直接穿真的有害吗?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将甲醛 (CH2O) 归为可能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亦将其归为对人类致癌物质。现代人喜欢网上购物,而不少人会在购置新衣时开始留意甲醛残留问题。到底,衣物中残留的甲醛成分是否具有或达到致癌风险?日常生活中又如何有效去除甲醛?

甲醛的致癌风险
甲醛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剧毒、易燃的气体。它不仅会刺激皮肤、喉咙、肺部和眼睛,长期职业性的甲醛接触,将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会导致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等恶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环境中的甲醛浓度保持在0.08 ppm(即0.1 mg/m³)以下对人体相对安全,而这也是多数国家室内甲醛浓度的限值。简言之,日常环境中接触的低浓度甲醛并不足以致癌。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亦显示,在接触甲醛平均水平1.34 mg/m³以下和峰值水平5.36 mg/m³以下的人群中,鼻咽癌发病率并未增加。
了解衣物中的甲醛
在衣物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衣物的染色牢度和防皱性能,往往会使用固色剂,涂料印花工艺中也常使用含甲醛的自成体系交联剂。这些化学物质中的甲醛通过与衣物纤维结合,确保了衣物的色彩鲜艳和型态稳定。然而,衣物出厂时可能残留一定量的甲醛,其中未与纤维固定的部分被称为「游离」甲醛。由于甲醛能溶于水,未清洗的新衣物中游离甲醛可能会通过汗液等途径间接被人体吸收,但这种吸收极为微小,其甲醛含量和暴露时间远未达到致癌的风险水平。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视甲醛的存在。虽然衣物中残留的甲醛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导致癌症,但它仍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皮肤问题,如过敏、红肿等。此外,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甲醛还可能引发急性眼症状、咳嗽、流泪等直接反应,甚至可能导致视力障碍和过敏反应。对于敏感人群来说,这些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新衣通过清洗可有效去除残留甲醛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除此之外,购置衣物时可尽量选择天然材质,如棉、麻、丝等衣料。此类材质由于无需使用过多化学处理剂,甲醛残留量相对较低。
网上购物时,通过精心选择经过合格检测的衣物,并在新衣送达后第一时间进行清洗,可以有效减少与甲醛的接触及其潜在危害。让我们在享受时尚带来的愉悦与自信的同时,不忘呵护自身健康,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美好的生活环境。
撰文:香港综合肿瘤中心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 曾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