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过度使用手机与脑瘤相关?详解「手机成瘾」风险

在电视剧《鸣龙少年》中,老师雷鸣向学生们传授了一堂富有启发性的手机戒断课程。他深刻地阐述了阻碍学生进入顶尖学府的并非仅仅是分数,更关键的是他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雷鸣老师详细解析了「手机成瘾」背后的四个关键因素:触发、欲望、反应和奖励。这些因素构成了一种看不见的漩涡,它们与注意力的争夺、控制和分配紧密相连,持续地牵引著人们的注意力,使得人们难以将目光从屏幕上移开。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愈来愈普及,高频度的使用已让大部分人成瘾,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中尤为普遍。然而,在这块小小的屏幕背后,隐藏着对健康的潜在威胁。

手机成瘾具体表现

当个体与手机暂时分离时,是否会出现焦虑不安、压力过大等心理反应?研究表明,约73%的人经历手机遗失或者找不到手机时会感到焦虑。更令人深思的是,若手机不在身边时个体出现轻微戒断症状,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医学之家的Jennifer Katzenstein博士举例说,例如愤怒或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躁动不安、睡眠障碍及对手机有强烈渴望,那么这些迹象可能表明了「手机成瘾」的现实。如果这些症状已经开始干扰到日常生活,譬如一天有超过几个小时都在玩手机,甚至睡觉的时候手机就放在枕头旁边等等,这可能意味着我们对于手机的依赖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

「手机成瘾」与脑瘤的关系

一些传言声称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因为辐射而导致癌症,或者由于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头疼,有人担忧这可能是脑癌的前兆。然而,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玩手机时间和患癌几率有直接关系吗?世卫指出,手机的致癌风险其实与进食高温油炸食物或饮用含咖啡因饮品的致癌风险差不多,远比吸烟或肥胖等致癌风险低。

脑瘤是指脑部中大量异常生长的细胞,且有良性与恶性之分,但都可能会压迫和损害脑袋中的其他结构,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另外,脑肿瘤亦可分为「癌症脑转移(继发性)」和「原发性脑肿瘤(即非转移)」,其中,转移性脑癌由其他癌症引发,转移机会较高的癌症包括: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肾细胞癌或黑色素瘤患者。

目前,造成脑瘤的原因尚未明确,「手机成瘾」与脑瘤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换言之,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的头痛并不一定与脑瘤有关。但过度使用手机引发头痛可能存在其他潜在因素,包括:

  • 屏幕亮度过亮,长时间下来可能导致眼部疲劳,从而引发偏头痛。
  • 对人造光源敏感,如电子产品所产生的光。若是本身对强光的耐受性较低,导致大脑活动过度,可能会出现头痛情况。
  •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使用手机,可能导致肩部和颈部肌肉紧张,进而造成紧张性头痛。

「手机成瘾」潜在风险

除了身体信号外,「手机成瘾」还可能带来其他健康风险。研究发现,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可能导致头疼加剧,出现「手机症候群」的症状。除却头疼,「手机成瘾」还可能产生视力影响、肌肉骨骼问题、听觉受损及因分心导致的意外损伤等潜在风险。

在数字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与手机「友好相处」,合理使用手机,包括控制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看手机;保持正确的使用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导致颈椎出现问题;采取缓解眼睛疲劳的措施,比如定期做护眼操、使用手机护眼模式等,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而非生活的全部。我们应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摆脱「手机成瘾」的束缚,拥抱更加健康、充实的现实生活。

撰文:香港综合肿瘤中心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 曾伟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