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敏感的中医药调理|附食疗汤方|徐大基中医师

鼻敏感,又称「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或「鼽嚏」,主要是指特应性(过敏体质)个体接触变应原(致敏原)后,鼻腔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从而引发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发作性疾病。可常年发病,或为季节性发病。

有些患者还会有嗅觉减退、眼睛发痒、流眼泪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皮肤发痒、红疹、哮喘等。

中医认为,鼻敏感的发病与个人体质因素有一定关系,对于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的体质,中医一般称为特禀体质,又称过敏体质。鼻敏感的发病,其内因主要为肺、脾、肾虚损,是发病之本,外因多为风、寒、湿邪侵袭鼻窍而致。过敏原进入鼻腔是诱发鼻敏感的主要外在因素,引发鼻敏感的主要为吸入性过敏原,如:植物花粉、尘螨、动物毛屑、棉絮等。环境与空气质量等,对于鼻敏感发病亦有重要影响。

鼻敏感经久不愈,或失于治疗,往往可以导致周围组织或器官发生病变。常见的并发病有:慢性鼻炎、鼻窦炎、咽喉炎、鼻瘜肉、中耳炎、支气管哮喘、嗅觉障碍等等。同时,由于鼻痒、喷嚏、流鼻涕反复发生,常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降低工作与学习效率,甚或困扰患者的情绪,影响儿童发育等,故鼻敏感对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鼻敏感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天灸疗法等。

对于鼻敏感的治疗,中医主要是辨证论治。在鼻敏感发作严重时,应以迅速缓解鼻敏感的发作为主,治以祛风、化湿、散寒等;当鼻敏感发作缓解或发作渐趋稳定时,则以补肺、健脾、温肾等治法为主,如肺卫不固,治疗主要是温补肺气,实衞固表,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甘草、白术、防风等;如脾胃虚弱,治疗主要是补益脾胃、升清降浊,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茯苓、淮山、莲子、薏苡仁等;如肾气虚弱,治疗主要是温补肾气、益督御寒,常用药物有:制附子、肉桂、山萸肉、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等;如肺经蕴热,治疗主要是清泻肺热、宣发肺气,常用药物有:黄芩、麦冬、薄荷等。每个证型在不同患者身上可以单独出现,亦可相兼夹杂出现,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亦会不断发生变化,故临床上应注意灵活对待,因证施治。

食疗汤方

补气健脾瘦肉汤

材料:

猪瘦肉200克,铁棍山药1条,黄芪20克,党参20克,莲子30克、薏苡仁20克、芡实10克,陈皮1小块,姜片、盐及油适量。

做法:

①将黄芪、党参、莲子、薏苡仁、芡实、陈皮冲洗干净,放入炖盅,加入适量清水,浸泡0.5~1小时,备用。山药洗净,削皮,切块,备用。

②猪瘦肉洗净,剁成肉泥,加入适量盐和油,搅拌均匀,腌制10分钟,捏成小肉团,备用。

③将肉团、山药块及姜片放入浸泡其他材料的炖盅中,放入炖锅或蒸锅中,隔水炖1.5小时左右,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

补中益气,健脾祛湿。

黄芪芝海底椰鸡汤

材料:

鸡半只,黄芪30克,灵芝20g,海底椰10克,无花果5粒,枸杞子、姜片及盐适量。

做法:

①鸡肉洗净,切块,氽水,备用;

②黄芪、灵芝、海底椰洗净,浸泡30分钟,备用。无花果、枸杞子洗净,备用。

③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大火煲滚后转小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益气养肺,健脾祛湿,滋阴补肾。

花胶胡萝卜排骨汤

材料:

排骨250g,花胶2条,胡萝卜1条,沙参15g、玉竹15g、干香菇15g,响螺片2片,生姜、料酒及盐适量。

做法:

①花胶清洗干净,用清水泡发1天(如天气热,可放雪柜冷藏过夜),将泡发的花胶取出,再次清洗,备用。

②锅中放入适量清水,水滚后加入姜片及适量料酒,煲滚后将花胶放入锅中,煮约5分钟,熄火,盖上锅盖,焖至水冷却,将花胶取出,剪成段,冲洗干净,浸泡在干净无油的器皿里,备用。

③响螺片冲洗干净,提前泡发,剪开;干香菇洗净,泡发,备用。排骨洗净,汆水,备用。

④胡萝卜去皮,洗净,切块,沙参、玉竹冲洗干净,备用。

⑤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煲滚后转小火煲约1个半小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

养阴润肺,补肾益精。

上述汤方应结合自己的体质、身体状况辨证应用。若有疑问,请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