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能量的基石:小米

小米正式的学名叫粟米,但由于在广东粟米指的是「玉米」,为了容易区别我们还是叫小米。

小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大米接近,蛋白质含量比大米略高,其蛋白质中含有较多的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小米的脂肪含量比大米高,不过也就是3%左右,同时小米含有的维生素E和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都比大米高,其中含铁量是大米的两倍,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谷物。

小米性凉,味甘、咸,甘味就能入脾胃,咸味能入肾,因此小米入脾经、胃经和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和胃安眠,滋阴除热、解毒止痢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反胃、呕吐、泄泻、伤食腹胀、失眠等症。这是由于反胃、呕吐、泄泻、腹胀都和脾胃虚弱有关,小米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所以这类病人都可以经常吃小米。

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已记载「粟米味苦无毒。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者味苦,主治胃热,消渴,利小便」。小米性偏凉,具有解热毒的作用。很多人常吃煎炸的食物容易感到热气,这时吃点小米粥解解热毒就很合适。

现在失眠的人特别多,其中有不少人失眠和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在中医看来,胃不和则卧不安,由于饮食不节制出现胃热常常可以进一步导致失眠。而小米具有和胃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这一类人,因此可以晚餐吃点小米粥来帮助消化和睡眠。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粟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又说「粟米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冒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小米可见除了健肠胃之外,对肾病也之人也有好处。

由于小米含铁较高,因此多吃小米粥对预防贫血也有一定作用。而北方产妇常把小米红糖粥用于产后调养。

小米含有维他命A、维他命E、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以淡化皱纹,预防面部色斑生成,有一定的美容功效,爱美的女士千万不要忘记这一不起眼的食物。

和大米粥一样,煮小米粥冷却沉淀后,会看到粥的最上层浮有一层细腻「米油」。小米粥的「米油」是最养人的,具有保护胃黏膜、补益脾胃的功效,比较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食用。

小米用于煮粥的多,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则是做小米饭更好。《食医心镜》中说:「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这个消渴主要就是糖尿病,因为粥容易消化吸收而在会较短时间内升高血糖,这时小米煮饭就比煮粥更合适。

小米和大米相比还有一个优势:有一些严重食物不耐受的患者甚至对大米也产生不耐受,但却较少会同时发生小米不耐受,在这种情况下,小米更是大米的最佳替代品。

需要留意的是,根据前人经验,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同时由于小米性凉,因此胃冷者不宜多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