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震惊!刺身非日本人发明?苏轼食到有眼疾?曹植 李白 杜甫都系粉丝

今晚食乜嘢?不如食日本嘢啦。好呀!我最钟意食日本刺身,三文鱼、吞拿鱼、油甘鱼……仲有海胆、甜虾、帆立贝,统统我都要食。得得得,冇问题,不过企定先,听清楚,以下介绍嘅刺身起源故事,听完我惊你会崩溃呀!

日本刺身,矜贵又好食,系香港人嘅头号至爱。

刺身其实点解?
刺身,日本语系さしみ,音读出嚟系Sashimi,呢个人人都识啦。刺身其实系日本人对切片生肉嘅称呼,唔单止系鱼肉,牛肉、马肉都可以做刺身。刺身一词,其实始于日本室町时代,「刺」嘅意思系切成薄片,「身」嘅意思就系「肉」,所以刺身就系切成薄片嘅肉。不过亦有人讲,「刺身」其实系一种识别方法,因为日本人㓥鱼去皮后,难以辨别系乜嘢鱼,所以用竹签将细细块鱼皮刺喺鱼片上以资识别,呢种方法称为「刺身」。亦有一种讲法,系刺身其实系日语「刀」(Tachimi)嘅转音,因为切鱼讲究刀章,所以用上乘刀工切出嚟嘅鱼生就叫做刺身。

刀章高与低,直接影响刺身的质素。

周朝已经出现鱼生
无论起源系乜,日本人的确将刺身做到出神入化,兼且发扬光大,甚至变成国食。但系劲还劲,讲到历史源流,原来鱼生呢味嘢,又系嚟自我哋伟大嘅中国。系呀!中国人,一早就食鱼生。鱼生,我哋称为「脍」,又作「鲙」。脍字最初嘅意思,系指切细嘅生肉。《汉书·东方朔传》就有记载:「生肉为脍。」《礼记·内则》都有写:「肉腥细者为脍。」咁到底中国人几时开始食脍?原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产于周宣王五年嘅出土青铜器「兮甲盘」就有铭文记载,当年周师于彭衙迎击猃狁打胜仗,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他友人,主菜就系烧水鱼加生鲤鱼片。《诗经·小雅·六月》都记载咗呢件事:「饮御诸友,炰鳖脍鲤」,「脍鲤」就系生鲤鱼生啰。后来孔子成日讲嘅:「脍炙人口」、「脍不厌细」,个脍字就系指鱼生。

薄切嘅鱼生,品尝到鱼嘅鲜美,系最上等嘅料理。

曹植李白杜甫都食
不过古代中国人食鱼生,同现代日本人唔同。中国人爱以淡水鱼做鱼生。鲈鱼、鲫鱼、鲤鱼呢啲都系上品。七步成诗嘅曹植,就系鱼生粉丝。佢喺《名都篇》入面话:「脍鲤臇胎虾」,即系话食鲤鱼鱼生要蘸小虾酱先至正!真系奄尖。食鱼生嘅风气,一直去到唐代,仍然处于高峰。诗仙李白,就多次喺诗中提及食鱼生嘅奥妙:「双鳃呀呷鳍鬣张,𫏆剌银盘欲飞去。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佢嘅同行诗圣杜甫都唔执输,都写咗:「鲜鲫银丝脍,相芹碧涧羹」嚟咏叹自己食鲫鱼鱼生嘅乐趣。其他好似白居易、司马光、欧阳修呢啲大文豪,个个都有为鱼生赋诗,可见都系粉丝一班。

大文豪苏轼,系鱼生头号粉丝,食到眼盲都要食。

苏轼系超级粉丝

不过讲到头号粉丝,各大文豪都比唔上宋朝苏东坡。佢系吃货人人皆知,不过佢系鱼生超级头号大粉丝,大家就未必知道。苏东坡写过关于鱼生嘅诗词,现存有十三首,好似《将之湖州戏赠莘老》中,就有一句:「吴儿脍缕薄欲飞」,就系指湖州嘅鱼生切得够薄够靓。不过,苏东坡食嘅系淡水鱼,而淡水鱼其实好多寄生虫,生食系非常危险,奈何当时嘅医学水平,并未发展到显微镜呢样嘢,喺唔知情嘅情况下,苏东坡因为狂食鱼生食到患上眼疾。本来呢个病,系唔可以再食鱼生嘅,但身为吃货嘅苏轼,又点会咁易妥协?佢仲写文话:「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意思即系:「食鱼生对唔住我对眼,但唔食鱼生又对唔住我个嘴,咁我点可以厚此薄彼呢?」你话一个人为食到咁,真系有乜解究呢。不过大家唔使惊,而家日本人食嘅鱼生,大部分都系海鱼,绝少用淡水鱼,而且超级讲究卫生,食鱼生不单唔使再担心食到眼盲,仲系一种高级贵价享受。先生小姐,今晚食乜嘢?不如食刺身吖!

更多文章